这几天,A股市场的白酒、乳业等消费股跌得稀里哗啦,连称雄多年的“股王“贵州茅台也连续两日大跌,本周一还罕见出现跌停。分众传媒、伊利股份、东阿阿胶等老牌白马股,近期走势也都很疲软。曾经在熊市里以防御性强、抗跌著称的消费白马股,如今为何也跌幅惊人呢?
牛市里买弹性更强的周期性股票和中小市值股票,熊市里拿着抗周期的消费白马股“御寒”,这是多年以来投资者形成的共识。但别忘记了,这里有一个前提:消费升级。熊市里买入消费股的一大逻辑,就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中国居民尤其是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诸如高端白酒、医药、保健品等,这些消费品企业的业绩会持续稳定甚至高速增长,因为中国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尤其是极具潜力的中产阶级消费崛起,让大家觉得高端消费品企业的未来简直是一片光明。
与此同时,在中国经济度过了粗放式增长阶段之后,转型升级的当下,各个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在加速度提升,最受益的,当然是行业龙头,也就是互联网人士习惯称的各个行业的“头部企业”,这种“头部效应”会使得投资者进一步强化对消费品股票的预期。
从整体经济周期来说,中国经济过去基本上是延续高速增长,以基建、地产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的繁荣,本身也会带动高端消费品企业的销量。从历史经验来看,基建、地产繁荣的时期,高端消费品都是加速增长的。
但股票市场最大的确定性,就是这个市场永远都充满不确定性。当中国经济度过了接近40年的中高速增长后,为了迎接转型升级的挑战,政策的思路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更追求质量和效益,而不是速度和规模。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内外部的种种压力,房地产的周期顶部也基本过去了,大规模基建时代也难以再现。而政策层面打击各种贪腐,使得高端消费品的公务消费大大降低。此外,在经济下滑以及居民杠杆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居民对于高端消费品的消费难以持续扩张下去,消费能力也逐渐受到掣肘。
因此,虽然高端消费品的行业集中度确实提升了,但遗憾的是,需求端跟不上供给端的速度了,甚至供给端本身的扩张能力也有限,比如茅台的基酒这些年就没有大幅增长过,产能的释放大大受限,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高端消费品企业的业绩出现下滑。
部分消费白马股业绩增速不及预期,从根本上说,不是这些企业不行了,而是在中国经济整体增速换挡的情况下,中高端消费品企业的业绩也会跟随下降,这是时代的趋势,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从三季报来看,大部分企业的业绩增长都是不错的,只不过对于类似高端消费品企业,投资者需要适当降低预期,过高的预期可能导致买入的价格过高。市场内在的逻辑在发生变化,投资者自然也需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