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见

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如何协同发展

2018-11-15 07:49  新华网思客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然而,城乡差距的存在,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间的产业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社会收入以及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

在此背景下,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成为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一体化在发展理念、目标和方式上具有相融共通之处,可以在发展中探讨两者对接的具体路径。

城乡一体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途径,也是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策略。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城乡一体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途径,也是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策略。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城乡一体化就是站在国家发展的全局,推动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以统筹规划、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为抓手,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城乡一体化要在发展中逐步改变我国因历史原因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扩大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产业互补、市场沟通、信息联通、社会福利和发展机会的均等化,让农民与城镇居民共享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旨在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同共进。

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对接有其必要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城乡一体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途径,也是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策略。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理念、方式、过程和目标上存在诸多一致性,将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对接,可实现顶层设计和具体策略的整合。

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对接,需要处理好三大协同问题

处理好体制改革和政策落实的协同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乡村振兴需要在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农民增收,为农村社会进步奠定物质基础。因而,不断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是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乡村振兴还要兼顾文化建设、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为此,在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接中需要处理好体制改革和政策落实的协同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

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协同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充分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通过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农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一体化应当协同推进、共同发力,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价值观引导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同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一体化对接还要求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来引导农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农民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生态环境保护则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城乡一体化在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探索适合农村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以“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指导,努力保持农村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推动乡村社会全面发展

以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布局,统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步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城乡差距的存在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倒逼体制机制改革,以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实施。城乡一体化注重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与城市发展协同共进,而乡村振兴战略则以农村的发展为重点,统筹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持续、协调和稳定发展。

在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接中,我们要做好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出台相应的政策,为各方面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构建统一、完善的政策体系。政府要在诸如农村土地政策、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公共产品供给政策等方面逐步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束缚,立足农村发展实际,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乡村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对接的关键在于优化农村的产业发展环境,推动农村的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农业、旅游业等新型产业形态的转变,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

在产业升级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由于农村市场发育程度低,因此各地要不断完善农村电力、交通以及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农村农产品、手工艺品等走向市场,同时提高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还涉及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规定和纪律要求充分调动基层政府、村民组织和农村党员的积极性;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筹办传播主旋律的文艺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农民普遍遵守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政府还要引导农民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进的局面。

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对接模式。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接要充分考虑各地实际,以创新发展的思维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探索适合本地区农村发展的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的水平,不同地区的农村也存在相当大的发展差异,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在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上,几乎与其他地区的城镇发展水平持平;而中西部的广大农村,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甚至有些地区还处在贫困中。因而,探索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接,必须要充分考虑本地区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开拓进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因地制宜,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乡村社会全面发展。(作者:郑丽果,河北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城乡一体化的国内外经验与河北省路径优化”(项目编号:2016030213)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储继军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