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活跃,“商誉”也随之再度进入投资者的视线中。近期,就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购买资产,并明确表示将产生新的商誉。
按照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应当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商誉减值测试。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就提示商誉减值风险。而一些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不容忽视。
近期多家公司买资产
产生新商誉
企业扩张时,很多时候不可避免地要采取并购资产的形式,这种扩张方式本身无可厚非。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便形成商誉。而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某项资产,在进行并购时,往往会采取溢价方式取得,这就使得商誉的产生成为普遍现象,而随着上市公司并购案例的不断增加,A股市场新的商誉仍在不断产生中。
如蓝黛传动、三垒股份等上市公司近日均涉及购买资产或股权,并在相关公告中明确提及将形成商誉。
蓝黛传动近日公告称,拟向晟方投资等33名交易对方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台冠科技89.6765%的股权,并向不超过10名(含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蓝黛传动称,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将形成金额较大的商誉。
三垒股份28日晚间发布的收购相关公司股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称,公司拟以其新设的控股子公司收购天津美杰姆公司10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将会形成数额较大的商誉。公司在可行性报告作出的风险提示中称,如果美杰姆每年度实现净利润未达评估预测数,则商誉可能存在减值迹象,将直接影响美杰姆及上市公司的当期利润。
不久之前,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提及在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上,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是要定期或及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重点关注特定减值迹象,包括:对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不论其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公司应结合可获取的内部与外部信息,合理判断并识别商誉减值迹象。当商誉所在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出现特定减值迹象时,公司应及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恰当考虑该减值迹象的影响。
公司应合理区分并分别处理商誉减值事项和并购重组相关方的业绩补偿事项,不得以业绩补偿承诺为由,不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二是要合理将商誉分摊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三是在商誉减值测试过程和会计处理中,按规定步骤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恰当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合理估计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恰当利用资产评估机构的工作成果。
四是在商誉减值的信息披露中,公司应在财务报告中详细披露与商誉减值相关的、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决策有用的所有重要信息。
警惕商誉减值风险
临近2018年底,上市公司即将交出全年的经营答卷,而其中,商誉对部分上市的业绩影响不容忽视,以往年份已出现不少因大额商誉减值导致公司出现巨亏的案例。
2017年度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坚瑞沃能。2018年4月19日,坚瑞沃能发布业绩修正公告称,公司预计2017年度亏损36.89亿元。而在之前,公司预计2017年度盈利5亿元~6.25亿元,从预计盈利到修正为预计巨亏,主要差异在于商誉的减值上。最终公司公布的2017年报显示,公司巨亏36.84亿元,光是对因收购深圳沃特玛公司产生的商誉一项,就计提减值46.14亿元。可以说,商誉的大额减值是导致坚瑞沃能当年度巨亏的主要原因。
据Wind数据,2017年报的报告期,A股上市公司计提的商誉减值损失合计约366亿元,规模相对于同期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而言,比例并不太高,不过涉及的公司数量却接近500家,覆盖面较广。包括坚瑞沃能在内的78家上市公司当期计提的商誉减值损失均超过亿元。而2018年中期,也已有包括南京新百、宁波东力在内的近40家上市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
另据统计,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共有超过2000家上市公司账上存在商誉,商誉余额合计达1.45万亿元。
从商誉的绝对规模来看,中国石油、美的集团、潍柴动力、青岛海尔、中国平安、广汇汽车、海航科技、紫光股份、纳思达、华能国际、上海医药、锦江股份、中信证券等13家公司的商誉余额均超过百亿元,居于市场前列。
不过,商誉的相对规模,恐怕更能反映商誉减值时对公司造成的潜在风险。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共有134家公司商誉余额占到股东权益(即净资产)的一半以上,其中紫光学大、凯瑞德等18家公司商誉余额规模超过了公司同期的股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