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业界关注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下文简称《办法》)已经落地。
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这一新生事物,业内最为关注的是,这个看似万能的新手,是否会给其他资管机构带来巨大的冲击?
有资管业内人士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定位作出了新的解读——这并非是一张“万能牌照”,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仍将“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百万亿元级的大资管领域,未来机构间的合作仍将大于竞争。
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对资管行业的影响,普益标准的研报分析认为:“相对于公募基金、信托等其他资管机构在公募与私募上受到的限制,横跨公募与私募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无疑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也能满足更多的差异化投资需求。同时,允许银行理财子公司承接理财顾问及咨询服务相关工作,也符合银行资管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的趋势。”
其实,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同于“信托+公募”的解读,是12月2日《办法》出台后最常见的市场观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强大形象,也让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张获得了巨大政策红利的“万能牌照”。
“这个牌照是很强大的,但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要认真分析,将来的业务模式和侧重点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副总裁梁冰在参加“2018观察家金融峰会”时坦言。在他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其他资管机构的业务仍存在差异,尤其是和公募基金相比,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客群与公募是有细分区别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客户相对更稳健。
在部分公募人士眼中,就业务领域而言,虽然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固收投资领域将对其构成竞争压力,但公募在权益市场深耕多年,投研实力的优势仍非常明显。因此在起步阶段,银行理财子公司仍需借力公募产品布局权益市场。
对于信托而言,虽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务范围很广,远超信托公司资金信托业务,对其传统信托业务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在信托业内人士看来,信托不止于资管。
某信托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与银行理财子公司相比,信托公司可以开展的财产权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业务,并不在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展业范围内。此外,在自有资金的运用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无法直接投资信贷资产,也不能开展租赁等业务。“这些都是理财子公司的局限所在。”上述人士表示。
对于资管行业而言,2018年是巨变的一年。在资管新规的指引下,无论是制度基础还是市场环境,百万亿元级体量的大资管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巨大,居民财富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各类机构未来发挥的空间非常大,大家有竞争,但更多的还是合作,合作大于竞争。”分析起资管市场的格局变化,浦发银行资管部总经理蔡涛如是说。
蔡涛认为,从银行的资管部门变成理财子公司,对于银行资管从业人员而言其实是一个挑战。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重塑、机制建立等方面,甚至未来如何处理与分行的关系,理财子公司都需要作出相应的准备。因此,在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长过程中,必然有与其他资管子行业的合作机会。
“银行理财子公司虽然很强大,但我们相信他们最终要和信托进行合作。”上海信托总经理陈兵表示。在他看来,信托业能开展的部分业务仍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所不具备的。这也意味着,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信托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合作是大势所趋。他认为,资金类信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是信托业的主战场,因为它是资产管理的基础,也是信托业做财富管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