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 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表示,雄安新区设立19个月以来,安静的背后,其实是在精心打造支撑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这为雄安新区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安静的背后,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先行。2018年被雄安新区定为生态环境治理攻坚年。这一年,众多上市公司汇聚雄安,从污水治理、水库修复到纳污坑塘整治,处处都有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并成为雄安新区环境治理的“排头兵”。 截至11月,雄安新区三县河道和村庄共排查并清运各类垃圾344.5万立方米,封堵非法排污口85处;三县共排查纳污坑塘810个,已有383个完成治理,剩余坑塘已开始施工治理,预计今年底全面完成。
水生态治理“一号工程”进展顺利
2018年5月,永清环保收到“雄安新区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一期工程”的中标通知书。唐河污水库全长约17公里,位于雄安新区安新县境内西南部,距离白洋淀仅2.5公里,是1975年国家第一次大规模治理白洋淀水污染问题的重点工程之一。雄安新区高度重视唐河污水库治理工作,明确“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工程”是雄安新区水生态治理“一号工程”。
永清环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唐河污水库一期修复工程目前已完成全部现场工作。此次工程主要任务、也是最困难的任务包括:库区内疑似爆炸物的挖掘、清理和处置,存余高浓度废水原位治理达标,超过12.5万吨固体废物以及约8500吨疑似危险废弃物清理处置,库区内生态恢复及地下水监测等。工程全程采用BIM、CIM智慧管理系统,做到了每一吨固体废弃物的去向都全透明、可监控、可追溯的管理。
据公司透露,河北省即将发布《雄安新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严守土壤环境安全底线,要求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整治,加强污染源防控、检测、治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方案的推出将对雄安新区土壤污染的调查、修复给与指导性意见,并将实施一批可被雄安新区乃至全国借鉴的高标准土壤修复案例。
据悉,永清环保现已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两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以土壤修复为工程核心、以固废处置(含危废处置)为运营核心的双核心驱动发展战略,并结合以大气污染治理、环境咨询、新能源等业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平台。
自主膜技术净化水源
“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对于雄安新区来说,水资源的均衡保障关乎与雄安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密切关联。通过采用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CWT)治理雄安新区安新县西马三村坑塘,碧水源在解决当地坑塘内养殖污水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了水的资源化利用。
记者了解到,雄安新区安新县寨里乡的西马三村,就存在典型的“坑塘”现象。由于当地养殖户常年排放养殖粪污到坑塘中,造成坑塘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对此,负责坑塘综合治理的碧水源全资子公司碧水源久安采用自主研发的CWT设备,对纳污坑塘中畜禽产生的废弃物、废水进行综合利用和有效处理,并同时进行资源和能源的回收利用。
碧水源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碧水源的治理方案将治理污染、净化环境、回收能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的结合了起来,污水经处理和污泥堆肥后可作为农灌水、有机肥物料使用,有效地减少了农田化肥的施用量,改善和治理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恢复了周边生态环境。
另外,碧水源CWT膜技术还将应用于雄安新区安新县崔公堤干渠综合治理工程。据介绍,该工程将采用碧水源自主创新研发的CWT膜设备,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崔公堤干渠污水达标应急处理工程和底泥临时覆盖工程。崔公堤干渠总占地面积约 43500 平方米,总的处理水量约 58000立方米,局部强化处理水量约 1800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