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际虽然只是一栋办公楼,但是它对于ofo而言,似乎有某种象征意义。自从搬离了理想国际大厦后,ofo离它的理想是越来越远了。
ofo用户退押金难时有耳闻。近日,用户在北京ofo总部前排队退押金的新闻刷屏。20日下午,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披露的信息,法院近期对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ofo主体公司)作出了“限制消费令”,限制该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戴威不得高消费。这也证实,ofo的确出现了信用危机。
这个危机,先是体现在投资方的后撤上,现在,“战火”延续到了用户。对于一家以用户为生存基础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失去用户可能比失去资本更可怕。
可以想到的是,一旦ofo失去了用户的信任和支持,一方面意味着大量用户退出、市场将进一步萎缩,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未来再愿意继续给ofo支付押金的人将大幅减少,这将是雪上加霜的境地。而用户的闪退,同时也会继续加剧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的信心回落。
用户押金和投资者的注入资金不同。从财务维度来说,ofo从用户手中收取的押金,属于保管性质,不应列入公司营收,更不应拿来堵企业现金流漏洞。但在实践中,ofo实际上享有来自用户押金的现金流的使用权。那么,如何管理这种押金,使得押金真正体现保障交易安全、保障债权实现的功能,是此次ofo退押金事件应该带来的警示。
现在,ofo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分析文章也可谓汗牛充栋。如果化繁为简来看,ofo之所以酿成如今的危局,固然有外部因素,例如资本的“短视”、“势利”、部分车辆遭恶意毁坏等,但是,最关键的,仍然是内因,包括企业自身管理不善、“一票否决权”导致的内耗严重,等等。种种因素叠加,导致其创始人戴威近日不得不承认“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没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
以ofo为代表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其根本的商业逻辑,是一个初期资本的投注到新资本的接盘过程。在此过程,货币的增值得以实现,投资者和创业者可借此盈利。但现在看来,在这些金融资本的运作过程中,最初用来招徕用户的“共享”“共赢”理念,最终仍会让位于企业和投资人的“盈利”。如果资本仍在不断增值,这种矛盾可能暂时被遮蔽。而一旦出现危机,资本首先套现出逃,创业者受困,用户也可能受伤,例如面临退押金、余额等难题。
戴威曾公开喊话:“资本要尊重创业者的理想。”现在看来,资本和创业者都要更尊重用户。(柯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