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张静静)2019年1月,国务院参事夏斌就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及2019年市场或将面临的挑战等问题,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他强调,面对经济下滑压力,应把握好严监管的方向,同时要慎重拿捏好节奏和火候,政策调控是一门艺术。一边要实行逆周期调控政策,一边还要坚持改革开放,还要保持长劲,而不只是短期刺激。
问:您曾担任首任深交所的总经理,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您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夏斌:在历史上,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我们的资本市场实际上在业务方向方面,业务内容方面,最核心最关键问题是我们资本向下还没完全开放。尽管有QFII、RQFII、QDII、RQDII等,但是这个本身说明了我们资本账户还没有全部开放。我们是有额度的,包括上海自贸区的自由贸易账户等,都有限制。我们的市场还需要开放。要成为一个真正和大国崛起相适应的国际金融市场,我们差了重要的这一步。
从中国自身角度看,从我们自身发展的逻辑看,我们刚开创股票市场的时候,只有不到200家上市企业。最初几年非常不容易。我是93年在深交所任职,现在已经25年过去了。很多人都写过,中国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人家几百年的路。
当然这也很正常,因为我们有后发优势。后来者往往在有些方面容易赶超。我印象很深的是,20多年前我们的交易所的撮合能力和沟通交易的通讯能力很强。从下单到生效,点对点,大概在两秒钟就可以成交。在中国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交。这种通讯的先进水平是世界领先的。
虽然我们的发展很快,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崛起,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从目前的市场实际情况来看,我始终还认为我们还很不成熟。比如说监管问题上,我偶然看看报纸,还看网上微信上,大家还在关心注册制好。这就看出我们很多东西都没成型。我们正在从初创发展,在迈向成熟的节骨眼上,任重而道远。
问:您的意思是,市场的开放程度决定了市场的成熟程度吗?
夏斌:不。如果你能开放,意味着你很多制度需要建立,很多制度需要和国际接轨。不是说专家学者不明白,而是说现在没法走到这个地步,这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是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因此资本市场的很多政策措施,必须与其他各个方面相协调。中国实践成功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各个部门政策的协调渐进。
问:在资本市场成立之初的时候,有一种观点认为股市主要是支持国有经济发展?
夏斌:那是后来对初期不了解的人的一些看法。刚开始在开创资本市场的时候,就是搞活金融,要打破原来信贷大一统的信贷体系,就是要在间接融资之外,发展直接融资,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的资本能力
因为改革开放之初,企业基本没有资本,资本金额都是银行贷款融资,叫长期定额流动资金贷款。现在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词,就定我们所说的资金贷款,实际上是因为没有资本金。
现在企业的风控能力慢慢加强,有资本市场,自然就想到资本市场,过去是没有的,企业没往这想。
问:回忆创市的初心,有哪些地方的发展没达到您的预期?
夏斌:这两年监管加强,我认为是应该的。但是世界的事物是很复杂的。在什么时段干什么事?你比如说当前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当前的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也很大,需要改革,需要创新,需要释放风险,需要严格金融监管。
但是经济在往下走的时段,如果做的过度了,稍微一不小心的,即使方向是对的,有时候也得不到好效果。比如说对当前的P2P的整顿,对一百多万亿的大资管整个方向是对的,但这两年的经济在往下走,企业又很困难,两边一叠加,可能企业就闯不过去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监管方向要坚持,监管要讲究策略,讲究艺术。宏观调控,也要讲艺术。不只是紧与松的问题,时机的把握方面也很重要。像全面降准,在关节点上稳定预期,时间选择就很讲究。我们一边要实行逆周期的调控政策,一边还要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同时要坚持。我们要保持长劲,而不是短期刺激。
问:您当初代表中国去日本留学,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中国的资本市场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其实是一直在借鉴国外的经验,对吗?
夏斌:我们最早借鉴的是日本的经验,欧美机构相对晚一些才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做的比较不错的时候,他们才进来。最早,包括国家宏观部门有些干部出去研修进修,主要是去日本。连我们的证券市场的好多名称,都跟日本一样。有些领导说中国不懂,我说不是不懂,我们没有投资银行这种概念,我们都是证券公司,证券金融公司。像高盛、摩根士丹利都是很晚进来的。野村证券进来的比较早。
问:中国市场和国外的市场一样吗?
夏斌:就市场本身应该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有些方面还没有成熟,没有接轨,还需要发展。我想就市场的本质而言,发挥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配置能力,从这些角度,我看人类有很多共同的东西。人家毕竟发展了几百年,也积累了不少东西,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
问:2018年360回归A股,在市场上引起轰动。 此前,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选择在国外上市,去年开始有一些企业陆陆续续回来了,您怎么看?
夏斌:我不了解。但是,在宏观经济工作那么多年,我想其中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这边可能要排队,那边不用排队;第二那边上市价高,这比上市价低。对我来讲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不需要特别研究。
但工作需要做,像为什么我们价格低?为什么我们要排队?这又涉及到我们自己的很多问题。但本质来看不复杂,企业家肯定是理性的人。他的行为肯定是理性的。
问:有人说中国的改革是倒逼型的改革,比方说进入WTO这样一个过程,倒逼着中国要对外开放。 对于目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很多人认为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外部刺激因素,您觉得会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吗?
夏斌:对于开放程度上或者是发展程度,会有一个倒逼式的影响。这样的状况本来我们是不愿意看到的,既然出现了,我们就只能积极地有策略地去应对。
从我们自己改革方面来说,中国的决策者,中国的学者,对有些问题不是没看明白,我认为有些都看明白了,不改没出路。
我们没有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这里面一条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于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心中是很有数的。理论上讲不可能三角:汇率、货币、政策指控,这三者怎么搞平衡,我认为我们是有经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