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部分险企流动性承压 监管加码压力测试

2019-02-01 07:4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潘昶安 戴安琪

随着大多数保险机构披露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四季度保险业经营格局逐步显现。在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险企中,此前被通报公司治理存在问题以及上一季度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险企格外受到市场关注。值得关注的是,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险企流动性风险仍然不小,截至目前有46家险企四季度现金流为净流出,最高达-25.44亿元。在行业面临流动性风险的情况下,监管进一步细化监管指标,在四季度偿付能力数据的基础上,险企被要求测算六类压力情景下的指标。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向楠认为,这六类情景下的压力测试提高了保险业的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各险企能根据结果发现公司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资本补充工具和应急计划。

部分机构受关注

此前,银保监会通报了50家险企公司治理评估结果,针对股东股权行为不合规、“三会一层”运作不规范、关联交易管理不严格等七大问题,对相关险企进行通报。

从通报结果看,都邦财险被列为不合格公司,燕赵财险、弘康人寿、前海人寿3家等级为重点关注。在此背景下,上述4家机构的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受到市场关注。四季度4家机构核心偿付充足率分别为167%、481.83%、127.16%、70.33%,综合偿付充足率分别为167%、481.83%、127.16%、140.65%,均达标。

除此之外,上一季度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的表现也值得关注。在上季度不达标的险企中,新光海航人寿和吉祥人寿四季度均已达标,而长安责任保险困境仍然待解。

自2018年7月股东变更和增资获监管批复后,原股东海航集团退出,新光海航的注册资本由5亿元上升至12.5亿元,偿付能力受到直接影响。其四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622.47%,远高于监管红线,风险综合评级为B,摆脱了偿付能力连续垫底的状态。对此,新光海航表示,已于2018年11月向银保监会提交了复业申请,等待监管批复,目前正积极采取措施,为公司复业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吉祥人寿的增资方案也于2019年1月3日获监管批复。在此之前三个季度,吉祥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均低于100%的监管红线,第四季度核心偿付充足率与综合偿付充足率跃升为174.04%、182.64%。尽管其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D,吉祥人寿表示,风险综合评级为D主要是由于上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除偿付能力问题外,公司总体经营良好,未发生其他重大风险事件。

长安责任保险则因履约保证保险“踩雷”,陷入偿付能力不足困境。长安责任保险四季度核心偿付充足率与综合偿付充足率均为-152.6%,与三季度-41.5%相比进一步恶化,风险综合评级为D。长安责任保险表示,公司正抓紧按照董事会通过的增资扩股方案,落实增加注册资本补充偿付能力工作。

流动性风险压力仍存

在保险业调整结构、回归保障的背景下,曾经依靠中短存续期投资型产品盈利的险企,在产品受限后流动性风险提升。一位华北地区寿险公司负责人表示:“过去几年卖出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将在2018年到2019年迎来满期给付的高峰。在目前行业向期缴和保障性产品转型的过程中,险企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值得关注。”

已经披露的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出险企的流动性风险压力。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有46家险企四季度现金流为净流出。其中前三位分别为中信保诚人寿、阳光人寿、慕再北分,四季度现金流分别为-25.44亿元、-21.82亿元、-3.69亿元。

从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看,一些公司提出了应对计划。比如前海人寿在报告中表示,因受到万能险业务停售和业务转型的影响,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当前公司风险管理的重点。具体应对的举措包括:加大新业务的推动力度;加强万能账户的流动性监控,增加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例,对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根据账户资金流情况,提前做好相应规划,防范万能账户的流动性风险;加强退保经验数据的回溯分析;引导客户长期持有保险合同,降低退保风险;以及定期压力测试,提前做好流动性应急预案、应急演练。

责任编辑:谢玥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