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昨日,共有80家寿险公司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有4家险企偿付能力逼近监管核查线;有2家险企偿付能力依旧不达标,分别为吉祥人寿与中法人寿。
偿付能力不足不仅会受到监管的关注,更影响业务的发展。目前,各寿险公司积极备战2019年“开门红”,而偿付能力不足势必制约其明年的发力“开门红”。
一家偿付能力长期逼近监管线的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偿付能力持续略高于监管线确实影响了公司业务发展。尤其是在“开门红”等关键节点,一线销售人员的热情被动员起来之后,往往很难将保费规模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增速,偿付能力问题也因此成为公司发展的掣肘问题,目前公司仍在积极与股东协调增资事宜。
4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介于100%-120%
近期,随着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备受险企及监管关注的偿付能力数据也随之出炉。其中,有4家险企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敲响警钟: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介于100%-120%的监管核查线内。
根据2017年原保监会公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在非现场核查方面,银保监会每季度对保险公司报送的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公开披露的偿付能力信息等进行核查,并将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综合偿付能力低于120%等偿付能力风险较大的保险公司列入重点核查对象。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已经披露相关数据的寿险公司中,有4家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120%之间,进入上述意见稿提到的监管核查线。
上述险企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偿付能力持续略高于监管线并不是公司不想增资,实际为股东增资意向长期得不到协调。部分股东不愿意增资,但愿意增资的股东若增资则股权比例超标(按照监管规定,单一股东持股有上限不能超过30%)。这既考验着公司的管理能力,也影响了业务规模增长速度。
另一家偿付能力逼近监管核查线的险企相关负责人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一切运营正常,正在积极增资。
从业务来看,这4家险企银保业务占比均较大。比如,《证券日报》记者独家获悉,上述险企中,有险企今年前三季度的银保渠道占比虽然较去年同期超80%的比例出现下滑,但仍旧高达76%。个险渠道由8%增长到13%。由此看见,该险企今年前三季度在降低对银保渠道的依赖,但占比依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