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见

莫开伟:这条不良贷款监管杠杆让银行无空子可钻

2019-02-01 09:13 上海证券报

上海银保监局近日表示,2018年在强化管控信用风险方面,督促银行机构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余额全部纳入不良贷款统计范畴。此举释放了银行保险监管当局对银行不良贷款考核从严的积极信号。

对不良贷款监管从紧,乃大势所趋。一方面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银行不良贷款尤其是中小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呈回升态势,这需要监管部门对银行机构不良贷款采取更加谨慎态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真实反映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提高银行机构抗击金融风险能力的现实需要。因此,这么做,是监管层面对金融风险的未雨绸缪,是审时度势之举。

2018年12月,当时的陕西银保监局筹备组印发《关于加强辖内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通知》,也要求各法人银行机构将存量逾期90天以上贷款于年底全部计入不良。之前亦有商业银行总行也下文要求下辖银行机构网点将逾期90天以上不良贷款全部计入不良贷款统计范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大国有银行多年前就有规定,早已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贷款。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地方银保监局效仿上海和陕西的做法。

贷款逾期是否超过90天,是监管当局制订的一条不良贷款监管杠杆,2007年7月原银监会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第18条规定将银行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要求将逾期(含展期后)超过一定期限、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的贷款列入次级类。足见,将逾期超过90天以上贷款全部计入不良贷款于法可据。以当前银行业经营现实,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计入不良贷款,短期会对经营利润带来一定影响,但从长期看,这能有效遏制商业银行短期经营行为,尤其是弄虚作假行为,督促商业银行做足拨备,提高风险准备能力,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并推动商业银行不断加强信贷内控,优化信贷结构,盘活信贷资源存量,通过不断提高信贷资源的活力来提高信贷经营效益,促进商业信贷投放的集约化和高效化,从根本上扭转信贷粗放经营的局面。商业银行经营将因此变得更健康、更扎实。

有了这条不良贷款监管杠杆,将迫使商业银行把长远可持续发展真正纳入经营发展目标,为商业银行经营步入良性轨道奠定坚实基础。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计入不良贷款范畴,既是对商业银行信贷盲目扩张的有效约束,也是倒逼商业银行认清客观经济形势、保持信贷稳健经营的有效鞭策。商业银行应时刻对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保持及时关注和冷静审视的态度,适时转变信贷发展思路和理念,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挪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此前,由于在不良贷款统计上对不良贷款的确认和认定口径不严格,致使各地对不良贷款统计不一致,不良贷款统计数据欠客观准确和不良贷款偏离度呈上升趋势。也正因为在监管上存在一定“真空”,一些商业银行通过展期贷款等手段掩盖不良贷款的真实性,使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不能真实暴露。而有了这条不良贷款监管杠杆,就能较为全面、客观、真实反映不良贷款。

这为监管部门制订正确监管政策、为政府制订宏观调控信贷政策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2017年3月原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将拨备覆盖率监管指标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指标要求由原来的2.5%调整为1.5%至2.5%。要求虽有所降低,但前提条件是贷款分类要准确;如不良贷款不能充分真实反映,应提的贷款拨备不提取,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拨备覆盖提取不充足和拨备覆盖率不能充分覆盖信贷风险,将会使商业银行信贷抗风险能力不断弱化。而且,将该计入不良贷款的逾期贷款不计入,会加大商业利润不能真实反映,促使商业银行进行利润盲目分配,也使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呈不断下滑趋势,对整个商业银行经营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趋势已渐渐明朗,未来央行和银保监会将对商业银行信贷质量状况采取有所区别的信贷政策和监管政策,比如央行会对商业银行后续的信贷审查更趋严格,资质不好的银行获得央行优惠信贷政策支持的难度可能会加大。此外,央行还有可能针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劣采取有所区别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贷款政策,监管部门会根据商业银行不同的信贷资产质量状态采取不同的容忍度和相应的机构问责措施,所有这一切都会促使商业银行更严格控制风险,克服盲目追求信贷规模扩张的倾向,把追求信贷资产质量放在经营首位,进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最适宜的信贷内控环境。(作者莫开伟系金融从业者,资深财经评论人)

责任编辑:吴芃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