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

12省市银行业“晒账本”:区域不良率北高南低

2019-02-25 08:27 证券时报网   段久惠

近日,各地区银行业2018年经营数据及信用风险数据相继披露。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公布数据的12个地区中,仅两地不良率同比上升,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较上年改善。

“区域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转型力度、银行机构对自身不良资产的核销与处置等都有关系。”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

具体来看,区域不良率“北高南低”态势延续;逾期90天以上不良贷款口径认定趋严,给部分区域银行带来较大的不良资产核销压力,不少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去年下半年以来集中处置不良,也造成部分地区不良贷款率反弹。同时,不良贷款口径认定趋严也带来区域银行净利增速分化。

不良率“北高南低”

截至目前,12个省、市已公布区域内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其中最低数据来自北京,为0.34%;其次是上海,为0.78%;最高数据来自吉林,达4.28%;其它不良率相对较高的地区有山西、黑龙江、青岛,具体数据依次为3.04%、2.2%和1.87%。相比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不良贷款率“北高南低”之势明显。

尽管东北、西部、环渤海区域银行业不良率已同步持平或有所下降,比如山西省银行业连续两年实现不良“双降”,去年不良率3.04%,同比下降了0.47个百分点,但放在全国来看仍处于高位。

“仅静态地以某一个时期的不良率判断区域银行资产质量未必全面,但中西部、华北等地的产业结构中,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占比相对较高,不良率确实相对较高。”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记者。

近年来,在供给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环保压力持续的背景下,作为地区经济的“晴雨表”之一,金融机构的经营压力加大。

例如东北地区,《吉林省金融运行报告》将该省2017年信贷资产质量降低的原因归因于受区域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质量向下迁徙;辽宁省银监部门在2017年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也表示,单体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对整个辽宁地区企业的信用带来很大冲击,辽宁省金融办去年8月末公开提及省内农信社等不良率高、资本充足率低以及经营困难等诸多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似乎在2018年得到缓解。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吉林不良贷款余额815亿元,不良率4.28%,与2017年末的4.31%相比有所下降;黑龙江不良贷款率3.24%,比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辽宁金融办披露数据显示,该省截至去年8月末不良率为4.86%。

整体来看,银行业去年资产质量较上年明显改善。不过,有两大变化值得注意:一是华东部分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的不良率同比略升;二是不良贷款逾期90天以上认定口径的监管新政推进,带来各地区银行业不良率分化,部分省份不良率有所反弹。

不良认定趋严

数据显示,东北、华北、西南地区不良率水平尽管相比较高,但同比均有下滑或持平;相比之下,江苏、上海等地不良率维持较低水平1.21%和0.78%,但上海比上年上升了0.2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江苏地区不良贷款余额1429.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0.25亿元;不良贷款率1.21%,比上年末下降了0.04个百分点。上海银保监局数据则显示,截至2018年末,该地区不良贷款率0.78%,较上年末增加0.21个百分点。

可以注意到,江苏、上海两地产业结构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小微、民营企业主体占比较高。“东南沿海区域金融机构一方面要支持民营小微,另一方面要坚持去杠杠、调整信贷结构、有序退出,肯定会有新增不良贷款。”温彬评价称。

另一位华东地区上市城商行高管告诉记者,不良率的回升也和“逾期90天以上不良贷款的认定口径趋严”有关。此前,证券时报记者也曾报道,监管层要求各地银行在2019年6月末之前必须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划为不良,不得再划为关注类贷款;数月之前,陕西、上海两地银监部门明确“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计入不良”,并列出了具体时间表。

不过,仅以A股、H股市场45家上市银行去年半年报公布的数据来看,合计有16家银行去年6月末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高于100%。其中,环渤海地区、河南省、江西省及黑龙江省部分银行比值较高,面对监管新政压力更大。

从目前已公布数据的区域银行资产质量情况变化来看,这一监管新政的影响已经显现,部分区域银行资产质量情况分化明显。广西银行业自去年二季度开始不良率猛增,不良贷款余额从去年一季度末的434亿元激增至三季度末的924.38亿元,去年一季度至三季度不良率分别为1.79%、3.71%、3.57%。邻省贵州地区不良则实现“双降”,截至2018年末,该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480.92亿元,比年初下降69.74亿元;不良贷款率1.94%,比年初下降0.69个百分点。

展望2019年,上述华东地区上市城商行高管表示,随着资产质量夯实,银行业仍将向上发展。“随着大数据系统改进、社会征信水平大幅完善,恶意逃废债的机会成本和条件大幅提高;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情况、债券违约等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可穿透,都会反向推动银行业完善提高风险控制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谢玥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