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市场迎来“高光时刻”。4月1日起,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今年年初,彭博公司宣布,4月起将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国际三大主要指数之一的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并将20个月内分步完成。
市场普遍预计,中国债券加入国际主要指数,将带来更多被动追踪指数的外资机构的“入场”配置,未来几年,中国债券市场吸引外资的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德意志银行中国固定收益策略分析师刘立男就预计,未来20个月,流入国内债券市场的海外资金规模约为1200亿美元,其中480亿美元将在2019年底前流入。未来五年,投资国内债券市场的海外资金流入规模将达7500亿至8500亿美元,海外投资人在国内债券市场上的持有量占比将攀升至5.5-6%。摩根大通全球指数团队也预计,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三大主要固定收益基准指数将带来高达2500亿到3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进入主流指数将为海外投资者提供配置人民币资产、评估投资组合的重要基准和工具。入指将带动稳定的海外投资流入,扩充境内融资渠道、稳定人民币汇率,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刘立男称。
过去几年,中国债券市场在完善广度深度、对外开放程度、投资便利性、投资者结构、监管框架等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因此,不少分析也指出,中国债券进入国际主流指数水到渠成,且入指后,也有望迎来金融市场深化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阶段。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近日就表示,相对于中国经济总量和人民币计价债券存量规模而言,人民币计价债券的重要性在全球主流债券指数中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国近几年对市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投资渠道拓宽和有利的政策措施等令人民币计价债券市场逐步成为全球主流债券指数的吸纳目标。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债券指数供应商包括彭博、富时罗素和摩根大通三家公司。除彭博外,其他两家也在评估将中国债券纳入其旗舰指数的可能性。富时罗素公司在去年9月宣布将中国列入其追踪资金量最大的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的观察国家,该指数追踪资金规模2-4万亿美元,据估算,若成功纳入WGBI,预计将为中国债券市场引入约1500亿美元指数追踪资金。据悉,富时罗素公司预计将于今年9月正式对外公布是否将中国债券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并可能于年底前跟进展开对中国信用债的考量。
摩根大通公司此前已将中国债券纳入其新兴市场政府指数(GBI-EM Broad 和 GBI-EM Broad Diversified),但仍未纳入当前和市场运用最广泛的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债券指数(GBI-EM Global Diversified Index),该指数追踪资金量约为2000亿美元,据估算,若中国债券纳入该指数,预计可为中国债券市场引入约200亿美元指数追踪资金。据悉,摩根大通正在评估是否将中国债券完全纳入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债券指数,该公司将在今年夏季的指数治理咨询会议期间,邀请投资者就是否将中国债券纳入相关指数反馈意见,若能成功纳入,预计中国债券在指数中所占的权重将达7%-10%。
不过,中国债券纳入国际主流指数后,为与国际市场和规则更加接轨,中国债券市场仍然需要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刘立男认为,海外投资者目前在信用风险及评估体系、风险管理工具、流动性等方面仍有顾虑。根据市场数据可以看出,国际投资者目前的债券投资配置反映出全球储备投资对人民币安全资产的需求;以投资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为首则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低风险、高流动性债券组合的偏好,以及出于对流动性的担心,或对国内信贷市场缺乏了解,海外投资者对信用风险持更加谨慎的看法。
彭博中国总裁李冰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境外投资者的视角看,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流动性、评级和衍生品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中国债市的“肌理”。尤其是在评级方面,国际主流债券指数在选择入指的券种时,会将评级机构提供的评级信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获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且评级水平达到一定标准是入指的必要条件。
“我们和国际主要的评级机构都是有合作的,因为我们需要使用它们的信息来评价一个债券是否能被纳入到指数当中。评级是中国债券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期中国在允许国际评级机构在华开展业务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相信接下来国际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速度会加快。”彭博指数业务全球负责人Steve Berkley对证券时报记者称。
央行有关负责人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下一步,央行将按照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部署,继续稳妥地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继续引进更多国际评级机构跨境展业或在本土落地,促进中国债市评级质量和国际认可度的提升;研究适时全面放开境外机构参与回购交易,大力推进人民币衍生产品使用,抓紧制定风险对冲相关规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