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

18家新三板公司要去科创板 谁是实力派?

2019-04-01 08:22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盛波

上交所目前已经公布的科创板受理企业名单中,新三板公司江苏北人在列,而贝斯达曾经也是新三板公司,但去年7月份已经摘牌。

自江苏北人率先表态“我要去科创板”之后,新三板市场掀起了一股挂牌公司争先恐后想去科创板挂牌的热潮,尽管其中不少挂牌公司是否符合科创板的要求,在业界还有颇多争议。

截至28日,共有18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在各地证监局或者各自公告中,或明显、或隐晦地提及自己对科创板的期冀。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挂牌公司宣布将奔赴科创板,哪些才是“实力选手”呢?

科技到底“硬不硬”?

新三板挂牌公司通宝光电在3月20日披露的2018年年报中,描述2019年主要目标任务和工作之一是,“根据推出的科创板审核相关要求和标准,对照公司的实际情况,适时启动申报工作。”

然而,公开资料显示,通宝光电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是一家专业从事车用LED模组和LED车灯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而这一行业并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优先推荐的行业名单内。

更有甚者如盛世大联,在近日发布的公告中非常“隐晦”地表达了对科创板向往之情:“本公司注意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9年3月22日宣布了科创板对上市申请正式受理的最新动态。本公司正在为下一步行动制定策略,并积极评估内地及香港的资本市场状况及各证券交易所与其他融资平台的最新动态。”

在盛世大联曾经发布的公开资料中,对自己的行业描述得非常清楚,“公司主营业务是车辆保险代理销售及为银行等机构客户提供车管家汽车服务”,同时根据证监会规定的行业分类,公司为“金融、保险业(J)中的保险业(行业编码J68)”。

而另一家较早宣布申请科创板上市的公司,虽然表面上看,符合科创板的行业要求和某一项财务标准,但它甫一宣布即被市场诟病,原因是它在这个领域里既没有占据龙头地位,也没有核心技术。

研发投入够不够?

根据科创板标准二,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首批科创板受理申请的9家企业,最近一年年末平均总资产为15.32亿元,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平均营业收入为10.34亿元,平均扣非后净利润为1.64亿元,平均营收增速为61.4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范围为5%至20%。第二批名单并无亏损企业,最近一年年末平均总资产在7.08亿元至20.73亿元之间,总体规模略小于首批受理企业。但是第二批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相对更高,其中深圳微芯生物科技的研发比重在55%至62%之间。

以“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这一指标来看,根据上证报数据中心统计,目前公开公告去科创板的16家新三板公司中,仅有先临三维和赛特斯符合“15%”的标准,分别为19.79%和18.20%,研发费占比超过10%的挂牌公司,除了上述2家之外,还有凌志软件和盛本智能,分别为10.10%和10.77%。

针对前两批受理企业科创含量够不够的问题,上交所回应质疑:对科创板企业的发行上市审核流程,包括受理和审核问询两个主要环节。在受理环节,仅是对企业申请文件齐备性、中介机构资质等的核对,相当于申报企业获得了“准考证”,可以进入考场考试,并不表示一定能够考试通过或获得好成绩。

曾受罚公司行不行?

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受过处罚,一直以来影响挂牌公司申请上市。科创板对这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但记者发现,在已经宣布要去科创板的18家挂牌公司中,嘉元科技曾被全国股转公司处罚过两次。

2018年,嘉元科技两次收到全国股转公司对公司股东的监管意见函,均为公司股东持股比例达到挂牌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时未暂停股票交易,违反了《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

伴随着科创板的火热,越来越多的挂牌公司宣布“我很想去科创板”。但是,资深投行建议,挂牌公司应该理性看待这股热潮,在下决定申请科创板之前,应该认真分析科创板的要求。对于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审核标准一定是非常严格的,高标准严要求下的合格者将更加凤毛麟角。与其折腾,不如在新三板市场练好内功,做好主业。

责任编辑:郝梦圆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