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挂牌公司累计完成定增融资173亿元,较去年同期“腰斩”;主动摘牌及遭强制摘牌公司数量均创历史新高,5月份新三板公司数量跌破万家规模;做市指数略有回暖,但市场整体流动性依然低迷,二级市场成交量及换手进一步缩减。
对于新三板市场面临的诸多问题,来自证监会、全国股转公司的多位人士均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随着要约回购制度、终止挂牌业务指南、复核实施细则等存量改革制度的密集推出,业内人士期盼系列增量改革制度能够尽快落地。
融资下滑五成
新三板是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平台,定增规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信心变化。2019年上半年,新三板定增融资规模持续缩水,市场情绪低迷态势未见扭转。
全国股转公司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今年上半年共有362家挂牌公司完成股票定增,合计募集资金仅173.16亿元。这一数字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甚至不如市场火爆时期单月的融资金额。2018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场合计完成定增融资357.94亿元;2017年上半年,市场合计完成定增融资626.75亿元,当年12月全市场定增融资便有199.2亿元。
从单月定增规模看,除1月外,今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场单月定增融资规模均低于50亿元。而在市场行情较好的2016年、2017年,单月融资规模超过100亿元并不鲜见。2019年6月,全市场合计完成定增融资15.34亿元,连续两个月低于20亿元规模。
单家公司融资金额出现明显下滑。梳理发现,在今年以来完成定增的362家挂牌公司中,仅25家公司募集资金超过1亿元;246家公司融资规模在3000万元及以下。其中,近4成不足1000万元。从发行对象看,大股东或其关联方参与认购比重较大,多数挂牌公司在当前情况下很难引进新的外部投资者。
熟悉新三板定增市场的业内人士表示,导致定增规模缩水的因素仍为“老生常谈”。如前期投入资金缺乏有效退出渠道难以变现,新三板市场整体赚钱效应不佳难以吸引增量资金入场,以及不少曾经的优质公司因各种原因出现经营困难甚至“爆雷”引发投资者担忧。
流动性低迷致使市场定价功能缺失,也是影响市场整体定增规模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成交量及换手进一步缩减。中银国际证券新三板分析师田世欣统计显示,2019年上半年,新三板月均换手率仅为4.14%,同比下滑28%;月度成交额继续下滑,2月成交额为仅为43.05亿元,为历史最低数据。近万家公司中,每月出现股票交易的公司家数稳定在总公司数的15%左右。
从指数走势看,三板成指从年初的955点小幅下跌至6月28日的940点,跌幅为2%;三板做市指数从年初的714点上涨至760点,涨幅为6%;相较同期中小板指上涨15%,创业板指上涨17%而言涨幅不大。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宣布终止定增的公司数量持续攀升,仅6月便有十余家。从公司披露的原因看,发行市场跨期较长、未找到合适投资者、市场环境因素变化等是主要原因。此外,多家公司屡次发布股票发行延期认购公告,部分公司在投资者完成股票发行认购后,因发行认购事项存在问题,最终选择终止股票发行。
摘牌公司数量创新高
除融资规模萎缩,挂牌公司数量规模也在缩减。2019年以来,新三板摘牌公司数量持续增多,无论是主动摘牌还是被动摘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2019年上半年928家新三板公司摘牌,较去年同期增长三成以上,市场整体规模较2019年初净减少764家。其中,4月共有309家公司摘牌,创下单月摘牌数量新纪录。2019年5月17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首次跌破1万家规模。这被各方视为继2016年12月19日新三板挂牌公司规模突破1万家之后的又一大标志性事件。
根据公司披露原因看,较为优质公司主动摘牌多出于IPO、并购重组以及其他资本市场战略规划,多数公司摘牌出于经营发展需要;不少公司直言,为节约公司成本,以及挂牌后无法实现预期的融资和交易目标。某北京挂牌公司董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企业主动摘牌背后动力其实还是对新三板市场发展缺乏信心。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指出,挂牌企业跌破万家整数关口只是早晚问题。这在新三板市场已成共识,离场的不仅仅是挂牌公司。“私募基金募资日益困难,投资队伍流失严重;券商业务团队不断流失,不少券商新三板业务部门大规模裁员;做市商出清做市库存股票情形越来越多。”
今年以来,因未能及时披露年报而遭强制摘牌的公司数量创下同期新高。截至2019年6月28日,除提交主动终止挂牌申请的公司外,共有330家公司未披露2018年年度报告。7月1日,首批46家公司股票被终止挂牌。相比之下,2016年-2018年,因未能及时披露上年度年报遭强制摘牌的公司分别为2家、18家、103家。
“走出去”的企业增加,而“走进来”的公司数量减少。中银国际证券统计,2019年上半年,新增挂牌公司153家。这一数字仅相当于2018年同期的51%。2018年上半年,新增挂牌公司尚有302家。从新挂牌公司所属行业看,工业类企业占比近40%,较以往明显上升。
从市场情绪看,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市场信心是当务之急。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诸海滨此前指出,面临改革的十字路口。在“不破不立”的当口,多层次市场定位逐渐明朗,2019年或成为新三板重建信心的一年。而周运南表示,当前新三板市场更多聚焦于市场质量和未来前景而非公司规模,目前遭遇的困难只是暂时的。
呼唤增量改革
新三板2019年以来遭遇的各种难题,早在2018年甚至更早便已出现端倪。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存量改革方面持续加速,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展望下半年,业内人士最为期盼的还是增量改革能否尽快落地,其中又以“精选层”最为期待。
周运南表示,从企业角度来说,一旦有了“精选层”预期,计划摘牌的公司便会权衡是否还需要摘牌。“精选层”预期本身也能够吸引一些企业前来挂牌。对投资者而言,有了投资目标、退出预期和赚钱效应,市场就有了信心,投资意愿自然会更强,交易自然会逐渐回暖。这就能形成一个投资预期和市场流动性的良性循环。
广证恒生新三板研究总监赵巧敏认为,“精选层”及其配套政策已具备推出的基础。如果“精选层”及以分层为抓手的差异化制度建设正式落地,则有望破解流动性问题,带来估值修复,推动优秀企业获得更好的资源及定价配置;与A股市场相比,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有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在风险偏好的驱动以及盈利的保障之下,有望出现结构性行情。
面对呼声,今年以来全国股转公司在挂牌、摘牌、融资、交易方面推出一系列存量改革举措,监管层则多次表态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
2019年3月,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三项存量改革措施,对涉及新三板股票挂牌、终止挂牌审查及特定事项协议转让三项制度进行优化改革,强化摘牌异议股东权益保护;6月,全国股转公司发布要约回购指引并制定自律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实施细则,意在进一步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融资交易方面,今年以来全国股转公司陆续推出三板龙头、三板制造、三板服务、三板研发等一系列引领指数,意在引导挂牌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以及吸引投资者参与交易。4月19日,“新三板投融通”平台上线。该平台通过加强银行及挂牌公司对接,为银行筛选企业提供有力支撑,以便银行进一步丰富适宜挂牌公司的银行贷款产品特别是中长期贷款产品,满足挂牌公司多样化的资金需求。
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徐明此前表示,当前新三板具有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市场基础,深化新三板改革时机日益成熟。下一步,全国股转公司将在证监会统一部署下统筹推进增量改革举措,具体改革方向就是以精细化分层为抓手,研究引入更具竞争性的发行制度和更高效的交易机制,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增加投资者数量,丰富投资者类型。同时,探索实施差异化表决权,积极推动转板机制。“存量优化和增量改革的合力将激发新三板市场活力,增强新三板市场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