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管理海外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经理,在一次与记者的聊天中,这样评价施斌所带领的团队:这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值得深入研究,却又难以复制。
作为瑞银资产管理中国股票主管,施斌带领的投研团队只有8人,近几年管理规模大幅增长,目前高达160亿美元。在资管行业,规模往往是业绩的“敌人”,但瑞银资产的业绩,却并没有走向平庸。
中国公募基金的平均换手率超过3倍,施斌管理的产品换手率仅20%,平均持股周期超过5年,组合中近半数个股持仓甚至超过10年。
作为瑞银资产的研究员,一年只需要推荐一家优质公司。优秀公司凤毛麟角,很多研究员年复一年,还是推荐同样的公司。
“这样挺好!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变化而变化,要做长期正确的事情。”施斌笑言,“好公司,我们希望跟它一辈子。”
攻守之道
从美股到港股再到A股,施斌在股海沉浮已达25年。
经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在对大趋势的判断上,无论感知风险,还是把握机会,他都同样出色。
2018年,A股遭遇深度调整,一位购买了几家不同外资私募产品的持有人说,瑞银资产的回撤控制很不错。
这一年,施斌对于市场的判断一直较为谨慎,直到10月底,市场一片悲观之际,他才开始坚定看多。
进入2018年,施斌转攻为守,保持中性的股票仓位。他观察到了两方面的风险:其一是金融去杠杆,其二是贸易摩擦,而上述两大风险一开始都被市场所低估。
去年11月,虽然大部分风险已经释放,但市场依旧一片悲观,施斌开始转守为攻,加仓估值具备吸引力的行业龙头公司。
转向乐观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市场估值很低;二是整个市场情绪低落,投资者仓位较低,一旦预期变化,反弹的可能性较大;三是利好政策频出,金融去杠杆的方向没有变,但进度有所调整,有利于市场长期发展。
“当时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一批龙头股估值都很便宜,虽然很难判断市场何时反弹,但如果基于未来两、三年进行判断,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的可能性非常大。”
对于大资金的管理,左侧布局比右侧追涨的效果更好。
施斌坦言,在市场还没有达成共识的较低位置参与,可以投入大量资金。一旦市场达成共识,再追涨建仓就没有那么容易,很可能每次买的价格都比前一日更高。
今年A股的涨幅大超预期,中国核心资产再度演绎了“戴维斯双击”,站在当下看明年,市场的分歧依旧不小,而施斌偏向于乐观。
“A股并没有过热的迹象,虽然宏观经济承压,但资本市场并不缺乏资金。随着资产荒的加剧,资金对股市的配置需求持续存在,长远看,外资也会持续增加对A股的配置。”
施斌观察到,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有一些新的举措,长远而言,有望为中国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我们依旧在积极寻找机会,依旧看好中国的优势企业。”
谈及港股市场,他判断,短期来看A股向上的动能会更强一些,随着A股持续表现,港股的估值优势也会逐步体现,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港股市场。港股中许多中概股与香港本地的经济关联度并不高,如果因为市场波动导致股价下跌,长期而言也是投资机会。
长期主义
优秀投资人在很多方面都有相通之处,他们都选择与优质公司为伍,做时间的朋友。正如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经常所讲:“Think big,Think long。”
从施斌管理的基金持仓来看,很多股票持有时间超过10年,例如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中国平安、恒瑞医药、招商银行等一批大牛股。
于施斌而言,人生最大的兴趣就是挖掘出优秀的公司。他笑言:“好公司,我们希望跟它一辈子。”
对于赛道的选择,施斌的观点也维持了多年不变。
他看好大消费行业,包括食品饮料、医疗以及很多细分的服务业。上述行业的发展较为稳定,与经济周期相关性较弱,部分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增长潜力较大。
施斌成功投资的秘诀并不复杂:从好赛道中挖掘出优势企业,在相对合理的估值买入持有。
简单并不容易!面对资本市场的诸多诱惑,挖掘出牛股不容易,长期守住牛股更难。
在施斌看来,重仓买入好赛道的优质企业,相当于获得双重收益。首先,优质企业可以享受行业的较高增长;其次,它们的表现比竞争对手更好,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长期而言,一家公司的股价与公司盈利持续增长高度相关,买好公司长期一定能够获得好回报,上述公司10多年的演变,也证明了这一点。
为何能够长期坚定持有这些优质公司?施斌认为,优秀的企业可能会优秀一辈子。“我们需要观察优秀公司的驱动力在哪里。如果驱动力发生变化,则可能从优秀走向平庸。但如果驱动力没有发生变化,则会持续保持优秀。”
“这几年许多行业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态势,持有优质企业可能是最好选择,并不会因为一家公司股价表现好,就把其卖掉。”
中国公募基金平均换手率超过3倍,而施斌管理的产品换手率仅20%。事实上,从美国等成熟市场来看,真正优秀的基金经理其换手率一定是低的。因为管理规模越大,对市场的冲击就越大,交易成本也越高。
另一个潜在的机会成本也常常被投资者所忽视。施斌坦言,把好公司卖掉,肯定要去买一些其他公司。长期来看,回报肯定不如持有优质公司。
当然,买入优质公司并不意味持股不动,他会根据基本面的阶段性变化进行调整。如果基本面的不确定加大,或者股价出现明显泡沫,短期也会适当进行减持。
价值之源
施斌曾说:“挖掘出一家优秀公司,能够享受很多年,这种感觉很棒。”
找到优秀公司,对所有投资人都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话题,考验的是投资人长远眼光与商业洞察力。
那么,如何挖掘出优质公司?施斌将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五点。
首先要看市场规模是否足够大。如果市场规模很大,公司又是龙头,那么将来有望成长为大市值公司;其次,主业要清晰,做事要专注,长期而言,不专注的公司一定难有好的表现;第三,要看管理层能力。中国很多行业竞争激烈,哪些公司能够最终胜出,这跟管理层的价值观、战略眼光有很大关系;第四,要看公司的商业模式。有些公司虽然增长很快,但是现金流很差,也不是好的投资标的;第五,公司文化很重要,公司管理层虽然能把握发展大方向,但具体业务是不同层级的人在做,如何将各层级的人管理好,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我希望投的是百年老店,希望一家公司能够看得长远,希望管理层和下面做事情的人都追求长期利益,”
据悉,瑞银资产对于公司的研究做得非常深入,往往一些公司在上市之前就已经进行了跟踪。“我们非常关注没有上市的公司,例如,对于华为的跟踪就很紧密。华为作为行业龙头,其一举一动对整个产业链都有很大影响。
除了对一些行业和个股进行深度研究外,瑞银资产还会借助行业专家力量,对相关行业和公司进行深度了解。如果行业专家的看法与瑞银资产的研究高度重合,那么确信度就会进一步提升。
高低之辩
投资一家公司之前,需要进行三个层面的判断:真不真,好不好,以及贵不贵。
近年来,随着A股市场对于核心资产的追捧,大家讨论的焦点开始集中于贵不贵这个层面。
例如,不断创出新高,股价达到1200多元的贵州茅台,到底贵不贵?对此,施斌表示,一些投资者认为股价涨了估值就偏高了,其实是一个误区。估值是否偏高,应该从其基本面进行判断,关键是看基本面与股价涨幅是否匹配。
施斌判断,目前贵州茅台30多倍的估值相比之前要高一些,但对这家非常优秀的公司而言,未来几年的增长都可预期,从这个角度看,估值并没有偏高。
当市场过热时,施斌也会对持仓进行调整。首先会卖掉一些质次价高的公司,其次对于质量很高但估值出现泡沫的公司,也会进行一定的获利了结,等到市场平稳再进行回补。
而当一些优质公司因为短期利空股价遭遇大幅调整时,施斌也会果断进行加仓。
例如,去年贵州茅台三季度业绩不达预期出现大幅调整,市场一度担心该公司是否存在需求减弱的问题。但施斌认为,增速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此前基数过高,需求并没有出现问题。
“不能因为短期增长放缓,就丧失对一家公司长期竞争力、长期发展的信心。”当贵州茅台去年跌至500多元时,瑞银资产再度进行了加仓,此后贵州茅台持续上涨,股价屡创新高。
类似的案例还有好未来,因为监管的因素以及市场预期过高,该公司去年股价也遭遇大幅调整。但施斌认为,从公司长期发展来看,不应该追求过高的短期增长,这意味着对未来增长的透支。
“这样的公司应该得到鼓励,市场却对它进行了惩罚,股价在去年大幅下跌。对我们而言,这又是一次挺好的加仓机会。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并没有减弱,只是大家对其抱着不切实际的预期。”施斌认为,对一家公司而言,把增长放在一个比较现实、比较合理的速度,才能够实现更为长远的持续发展。
事实上,早在好未来只有5亿美元市值时,瑞银资产就重仓买入,多年来一直持有。从好未来的股东名单来看,瑞银资产大多数时间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粗略估算瑞银资产已经获得了近50倍的收益。
谈及对于创新的看法,施斌认为,创新是生产力的源泉,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创新的历史。创新可以发生在许多地方,并不只是科技领域才能创新。很多传统企业也有很多创新,比如火锅是一个相当传统的行业,但海底捞在企业管理等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公司非常优秀。据悉,在海底捞上市时,瑞银资产也重仓买入。
在一位管理海外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经理看来,施斌对于大消费有着极其深入的理解。他笑言,理解深入并没有捷径,唯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这是作为一个好投资人的基本素质。“世界变化太快,需要学习的东西依旧很多。总觉得一觉醒来,这个世界跟你原来的认知可能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