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田欣鑫)据中国证券报11月26日报道,A股调整仍在继续,尤其是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电子等板块下行态势仍未止步。而与此同时,以北向资金为代表的大资金却在逢低抢筹。
公募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市场回调主要是受年底获利资金落袋影响。但在大资金持续流入的背景下,A股依然具有投资价值洼地特征,科技股将会在结构行情中持续发力。但要注意,目前科技股行情还不属于扩散阶段,参与要筛选硬核龙头。
大资金持续流入
数据显示,截至本周一(11月25日)收盘,创业板指数录得四连阴,继上周五大跌1.95%之后,25日再跌1.07%。其中,计算机和半导体板块在这两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分别超过4%和5%。值得注意的是,25日两市合计成交4200.53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的4710.71亿元再次缩量。
“前期医药、消费、电子等板块涨幅相对较大,短期资金获利了结和观望情绪明显,有所调整实属正常。”前海开源MSCI中国A股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陶曙斌认为,后续市场走势更多取决于资金面和市场情绪。其中,外资的持续流入,会是资金面的长期利好因素。
截至11月25日,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的额度已达到2524.90亿元。从单周资金流向来看,虽然四季度以来市场行情反复不定,但北向资金自10月份以来依然维持了净流入态势。其中,11月第一周北向资金净流入230.01亿元,创造了今年以来单周第三高水平。
站在年底节点,白海峰认为,北向资金有望持续加速流入,大部分则会借道陆股通来完成调仓。
持续看好科技股
“无论是从制度建设还是资金种类多元化来看,A股的生态环境都趋于成熟,市场也在朝着全面开放的方向迈进。”某公募科技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李希(化名)表示,自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一直在买入A股核心资产。“目前主要聚焦在消费蓝筹白马领域。但随着科技行业的持续发展,成长股也逐渐成为绩优蓝筹,并将受到大资金青睐。”
李希认为,就投资行情而言,未来五年内股价翻3倍是符合预期的。就近期圈内交流情况来看,公募、私募、险资等大资金对市场方向与标的选择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筛选硬核龙头
前海联合基金指出,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动态PE估值仍在底部区域附近,尤其是银行、地产等板块体现出明显的估值优势。在配置思路上,前海联合基金建议维持“低估值+真成长+高景气消费”策略,同时还可密切关注半导体、5G、云计算、新能源等优质科技创新企业。
陶曙斌则指出,在布局上会长期战略性看好增长确定性高、基本面良好的大健康与大消费板块。
李希提到,TMT领域的电子行业会是个确定性行业。“随着5G大周期带动市场需求,电子行业的业绩四季度有可能超预期。因为去年四季度基数较低,今年四季度需求会逐渐放量,2020年或许是爆发的大年。”
但就短期而言,李希认为,科技股目前还不属于扩散行情,而是主线集中行情。
“参与科技股行情要注意筛选核心龙头。除了关注企业所在赛道的未来成长性和景气度之外,还要看其是否已具备充分的技术壁垒,最好是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李希提及,如果在缩量情况下一二线龙头持续上涨,则要有所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后面资金跟不上,筹码一定要逢高兑现。因此,对成长股的波段操作,要密切关注盘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