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下的市场震荡,手握重金的次新基金显得“有条不紊”。从上市交易书及净值涨幅方面来看,近一个月内成立权益类基金入市速度较前期有所放缓,部分基金处于轻仓状态。
Choice数据显示,以认购起始日计算,3月共有超600亿元权益类基金成立,总体来看,不急不缓成了多数次新基金基金经理的共同选择。比如易方达中证科技50 ETF,该基金3月25日发布上市交易公告书称,截至3月23日,其股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13.06%。
同样在近一个月内成立的天弘中证电子ETF、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ETF也在近日发布了上市交易公告书。公告显示,截至3月13日,这两只ETF基金的股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仅有28.07%、12.94%。这也意味着,这些ETF基金尚有很多“子弹”仍伺机待发。
相比而言,更早成立的基金建仓速度则显得更迅速。比如去年12月19日成立的弘毅远方国证消费100ETF,截至1月13日,股票仓位已经达到了98.77%;今年1月20日成立的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截至2月3日的股票仓位为40.16%,其统计时长仅11个交易日。
从次新基金整体表现来看,近一个月成立的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有七成以上产品净值涨跌幅在±2%以内。相比一些同期快速建仓,却在3月市场调整中出现大幅亏损的次新基金而言,多数产品选择了“稳健”抄底之路。
天弘中证电子ETF基金经理杨超表示,基金成立时恰逢电子行业处于估值高位,因此采取了稳健的建仓策略。当海外疫情扩散之后,也没有急于建仓,而是在前期很长时间里侧重于现金管理。随着市场大幅调整,叠加基金上市时点临近,再逐步提高基金仓位至规定水平。
目前来看,寻找“更舒服”的位置分批进场及精细化择股已成为不少基金经理的共识。九泰基金基金经理林柏川认为,取得合理投资回报的前提是以合理价格买入,从纵向、横向的估值水平看,目前A股的一部分优质企业提供了这种机会。在他看来,淡化抄底思维,以获取中长期的合理回报为目标,不失为当前较好的办法。
当然,长期持有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和持有期煎熬,中欧基金表示,选对投资标的也非常重要,不能看到跌了就一味“买买买”或“啥都买”,这是不理性的投资行为。
对于具体择股方向,近期消费、科技等领域被基金经理看好。光大保德信基金经理董伟炜称,当前对A股并不悲观,看好受益于复工复产推进和政策支持加码的新基建,包括5G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医疗信息化、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
“中期来看,此次A股调整将会提供一个未来两到三年的阶段性低点。”中邮基金的基金经理国晓雯说,“5G手机更换只会推迟,不会缺席,我们仍然看好未来一到两年科技股的表现。”
国金基金也表示,未来行业配置仍将以韧性较强的大消费和科技类板块为主,坚定看好具备长期需求的医药板块和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新能源、通信、计算机和电子板块,主题方向上选择自主可控、云计算、5G通信、人工智能和IDC相关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