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三大报精华摘要:乐观底气足 券商“预喜”下半年A股

2020-06-30 10:06 中国财富网   原创

6月30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分别刊登了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门金融管理局决定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消息。

《中国证券报》刊文称,央行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投资活跃,跨境购买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需求较大。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香港金管局、澳门金管局等部门,对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双向理财业务试点做了大量调研和论证,初步形成“跨境理财通”试点方案。“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将有利于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自主投资、灵活配置资产的需求,促进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

《上海证券报》刊文称,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指出,三地联合宣布开展“跨境理财通”并公布了这项安排整体政策框架,标志着三地探索研究的初步工作已经大致完成,进入制订落实细节的阶段,朝着正式开通迈出一大步。

《证券时报》刊文表示,跨境理财通的具体运行机制与“债券通”“沪港通”等已有的金融跨境互联互通机制类似,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北向通”和“南向通”业务资金通过“账户——绑定”实现闭环汇划和封闭管理,使用范围仅限于购买合格的投资产品;二是资金汇划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资金兑换在离岸市场完成;三是对“北向通”和“南向通”跨境资金流动实行总额度和单个投资者额度管理,总额度通过宏观审慎系数动态调节。

乐观底气足 券商“预喜”下半年A股。6月30日是2020年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半年A股市场宽幅震荡,科技、消费、医药等板块轮番登场。对下半年市场,多家券商普遍持乐观态度,甚至有券商喊出“牛市”口号,也有券商认为A股将继续震荡上行。(中国证券报)

半年退场53只 基金发行“热”难掩清盘“冷”。上半年基金市场又迎来一个轰轰烈烈的发行潮,全年新发基金已成功突破万亿元大关,但在新基金密集成立的同时,有不少老基金因为规模持续低于5000万元或不再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最终走向清盘。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今年以来清盘的基金达53只。(中国证券报)

谁在动谁的奶酪 信用卡权益缩水背后。6月以来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对信用卡积分规则进行调整,包括取消部分收单机构交易积分、调整航空里程兑换、刷卡交易积分累积缩水等措施。信用卡是银行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大户,为何此番多家银行对用户权益猛踩“刹车”?有银行信用卡人士表示,平衡成本收益,或是此次调整权益的主要原因。另有人士指出,猖獗的“羊毛党”或许是银行减少信用卡权益的另一个原因。(中国证券报)

上游欢喜下游愁 涨价难掩猪市“两重天”。去年以来,生猪概念久居资本风口。尤其今年上半年,猪价、肉价高位运行更是频频掀起生猪概念热潮。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涉及生猪的企业都能分享到这份来自周期的“蛋糕”。调查发现,在猪价高位运行情况下,养殖方和屠宰方盈利情况却大不相同。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2020年上半年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值为2311.36元/头,同比涨幅达到1896.36%;同期,生猪屠宰毛利均值为14.00元/头,同比跌幅为78.22%。(中国证券报)

“白衣骑士”救驾ST金花。自2019年年报自曝存在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情况,金花股份被推至风口浪尖,股价连续跌停,公司股票也于6月2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根据此前承诺,6月30日是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承诺偿还1.7亿元占用资金的最后期限。6月29日晚,ST金花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收到控股股东归还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及占用费合计1.74亿元。至此,控股股东占用公司资金及存单质押事项在6月29日“压线”解决。(中国证券报)

近期动作不断 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大概率进一步增加。披露单个公司债券交易规模、修改沃尔克规则、资产负债表规模“缩水”……近期,美联储频繁“吸睛”。当地时间28日,美联储披露了其首次购买公司债券的公司名单和交易情况。截至6月19日,美联储单个公司债券和公司债ETF的购买规模近72亿美元,约占美联储7.08万亿美元总资产的千分之一。(上海证券报)

居民大类资产重新配置大门开启 权益基金或成主角。权益基金热卖,今年以来募资规模已超万亿元。中金公司表示,中国居民家庭可能已进入加速配置金融资产的拐点。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居民资金借基入市已是大势所趋,基金产品募集火爆正是居民资金逐步转移至资本市场的重要信号。(上海证券报)

低成本融资“潮落” 信用债发行频遭取消或推迟。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6月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规模为636.9亿元,而6月信用债总发行量为8990.8亿元,取消或推迟发行率高达7.1%。这一比例在2020年1月至5月分别为2.7%、0.9%、3.5%、3.9%和5.5%。华西证券固收分析师樊信江认为,本轮信用债取消发行潮更多是由于利率波动下发行人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融资成本走高导致。(上海证券报)

从受理到获注册仅花29天 中芯国际再次跑出科创板新纪录。6月29日下午,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同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中芯国际”)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这意味着,中芯国际又向科创板迈进了一大步,并再度创造了一个科创板新纪录:从获受理到注册,仅用了29天。(上海证券报)

逾500份业绩预告彰显A股半年报三道亮色。截至6月29日晚间,沪深两市已有586家公司通过临时公告、一季报等方式预告2020年上半年业绩状况。其中,142家公司因业绩保持、改善或提高而预喜,占比为24.23%。在预增的公司中,新五丰、大北农、三利谱、星网宇达、劲胜智能5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增幅上限超1000%,而预计净利润增幅上限超100%的公司达57家。(上海证券报)

创投业打通正循环 Pre-IPO投资风险须警惕。截至6月29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下的五批获受理企业中,申请IPO企业合计96家,申请再融资企业达25家。二级市场的一系列变革,对于长期为资本市场源源不断输送优质企业的创投行业来说,更是一次鼓舞人心的绝佳契机——“退出难”破冰、募资难有望缓解,创投市场“投资-退出-再投资”的正循环正在被打通。(证券时报)

改革步伐未停止 港股生态圈注入新经济DNA。2018年4月底,港交所进行了25年来最大上市制度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未盈利生物医药、第二上市公司赴港上市,为香港市场注入新经济的DNA。伴随着目前中概股回流热潮,港股活跃排行榜前5名基本已全部变成内资互联网新贵。与此前金融地产股长期霸榜不同,如今港股生态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证券时报)

众泰债务危机引发冲击波 上千员工外出打零工。浙江永康的中小企业近期频繁接到地方税务部门的查税电话,他们将事件的源头指向汽车大佬应建仁债务危机引发的连锁冲击波。白手起家的应建仁,堪称浙江“明星企业家”,旗下的铁牛集团,手握*ST众泰(下称:众泰汽车)和铜峰电子两家上市公司。众泰汽车员工称公司2020年就没有发过工资。长时间拖欠工资,工厂又不上班,众泰员工如何生活?对此,众泰员工透露,“都在外面打零工!少说也有上千人,有跑外卖的,送快递的,摆地摊等等。”(证券时报)

国家竞价补贴揭晓 光伏装机有望迎来“加速跑”。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2020年光伏发电项目国家竞价补贴结果,25.96GW(2596万千瓦)的项目将获得总计10亿元的补贴资金(不含户用),而在2019年,22.78GW的项目获得了22.5亿元的补贴资金(不含户用)。两组数字一增一减,光伏平价时代正加速来临。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下半年国内光伏建设情况会比较乐观,四季度甚至有可能迎来新的需求增长旺季。(证券时报)

吴芃整理

责任编辑:张维嘉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