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

助力大湾区创新企业 创业板大有作为

2020-08-10 11:01 证券时报   吴少龙

近日,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80条实施方案正式出炉,实施方案提出,要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为契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当下,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稳步高效推进。市场分析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应通过市场化资本形成模式,拓宽资本形成渠道,提高资本形成效率,以加速科技创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后的创业板在推动湾区资本有效性上大有作为。

引导资本活水

浇灌湾区创新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利好政策纷沓而至。近日,广东推进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施工图”和“任务书”正式发布。

7月31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广东证监局、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共同印发了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80条实施方案,以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为锚。

实施方案提出,要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为契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指出,对区域科技创新而言,产业创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科技产业高地,需要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为中小型科技公司开辟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实现科技、产业与资本更紧密的结合。

一直以来,深交所在推动珠三角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围绕交易所这一金融基础设施,汇聚成一个由股权投融资、证券承销、证券交易、第三方服务等组成的创新资本生态体系,产生巨大辐射效应,有效促进资本积累。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9市在深市A股上市公司共579家,约占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26%,占广东省A股上市公司的90%。更重要的是珠三角深市上市公司呈现科技创新企业占主体、研发能力强、经济效益领先、社会贡献大等群体性特征。

通过对比国际湾区发展经验,李奇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更像是旧金山湾区,产业类型更多地偏向电子信息产业等科技水平更高的产业,其战略新兴产业也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由于高科技产业技术前景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也使得其与传统的间接融资体系不相适应。因此正如旧金山湾区一样,粤港澳大湾区也需要打造更利于科技创新的金融生态。

激发创新活力

创业板大有作为

如何加速湾区科技创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方案“点名”创业板。市场也认为,改革后的创业板在推动湾区资本有效性上大有作为。

建立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上市标准,执行更为有力的持续监管,打造更加市场化的退市机制,创业板制度全面升级。与此同时,创业板充分吸收科创板的改革成果后,将改革步伐踏进了存量市场这一“深水区”。首发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创业板同步推行注册制,给市场功能发挥、活力释放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当下,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稳步高效推进,截至目前,累计受理363家企业首发上市申请,18家企业已经注册生效;累计受理148家企业再融资申请,13家企业已经“提交注册”;累计受理8家企业重大资产重组申请,4家企业“已经问询”。

对于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带来的影响,国海证券宏观团队认为,注册制改革推动市场化进程,多元化的注册制取代审核制有助于市场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PE、VC产业拥有更加良好的退出环境,同时高新技术等发展潜力巨大的初创企业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直接融资,助推创新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有助于降低宏观杠杆率和维护金融稳定。

国泰君安宏观团队也预测,深圳不仅是全国的金融中心,更是全国的科创中心,将在科创机制方面大有作为:在高质量发展理念引导下,深圳与杭州、上海的张江等地,似乎已经成为我国新经济的代名词,科创动能足,高技术企业不断涌现。预计深圳特区的40周年也必将在科创机制上再有创新,引领科创水平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责任编辑:闫梅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