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记者 赵同刚)如果你认为汽车只是简单的出行工具,那就“OUT”了;如果你认为吉利控股集团只是造汽车的,那你又“OUT”了。吉利控股集团正在积极布局未来智慧立体出行生态,打造天地一体化格局,实现向智能电动出行科技公司的转变。
9月1日,吉利汽车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迈出回A股的重要一步,这也意味着其有望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
星辰大海,吉利来了
今年3月3日,全国首个民企卫星智能AIT中心落户浙江台州,吉利全面布局商业卫星领域。4月24日,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时空道宇宣布自主研发的首发双星即将开启全面验证;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完成首发两颗低轨卫星发射。卫星项目不仅为吉利自身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提供基础设施,还为未来出行、智能制造、无人机运输、城市管理等多领域提供支撑,构建科技生态链优势。
据普华永道预测,在乘用车领域,到2030年,中国将有60%的汽车实现无人驾驶,全球无人驾驶L4、L5级的汽车也将达到8000万辆左右。面对这一趋势,吉利前瞻布局智能驾驶涉及的基础技术数据传输、高精度定位等关键技术。
吉利时空道宇今年将首发的两颗低轨导航增强卫星,运行在800km高度、50°倾角的轨道上。卫星发射后吉利将开展全球首个商用低轨导航增强系统的验证。王洋是浙江时空道宇科技首席科学家,吉利卫星发射团队的负责人。2018年底王洋带领团队开始对低轨导航增强技术进行攻关。两年时间,他们先后完成了几百次试验,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那么吉利作为一个车企,为什么要发卫星呢?王洋说:“吉利已从一家单纯的汽车制造商变成一个综合的出行服务商,卫星信息通信行业实际横跨了工业生产、消费者服务等领域,吉利布局商业航天,包括新一代低轨卫星服务网络是必然趋势。”
吉利希望凭借卫星增强定位,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提供服务。这两颗低轨卫星发射投用后,吉利将全面进入天地一体化高精定位系统的商用验证阶段。届时卫星与地面交通将形成立体网络、高精度定位服务,能够与视觉定位、雷达定位、惯性导航等方式融合。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首次列入“新基建”,大通信的“星时代”序幕开启。卫星项目是吉利“新基建”投入的典型,不仅为吉利自身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提供基础设施,还为未来出行、智能制造、无人机运输、城市管理等多领域提供支撑,构建科技生态链优势。
向智能电动出行科技公司跨越
吉利控股主动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大势,与全球合作伙伴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协同与分享,不断打造前瞻性的核心竞争力。吉利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方面全面布局,近年来发布了技术品牌“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将汽车安全、健康生态、新能源、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列为核心技术战略的发展领域。
吉利控股集团通过布局曹操出行,与戴姆勒出行服务组建合资公司,探索共享出行领域的发展;携手中国电信,在车家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5G、V2X、边缘计算等核心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吉利控股集团在无人驾驶、车载芯片、操作系统、激光通讯等前沿技术方面继续提升能力,积极布局未来智慧立体出行生态,逐步实现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变。
在全球汽车产业“新四化”趋势下,吉利汽车已形成多元化、体系化的发展路径,引领中国品牌汽车技术变革。吉利提出多元化、多线并进的新能源路径,包含混动技术、纯电技术、替代燃料与燃料电池四大技术路径,实现了从技术追随到技术引领的新跨越。
吉利汇聚了全球3000多位新能源人才,构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研发制造体系。新能源研发及产业已投入超300亿元,拥有新能源领域核心专利技术超过300项,打造底层架构技术,实现了真正100%自主研发的中国新能源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供应链领域,吉利汽车也已形成研发制造的集成一体化产业链,并在三电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合理布局。2018年与宁德时代展开合作,2019年与LG开展项目合作,为吉利新能源战略全面落地提供坚实的体系支撑。
早在8年前,吉利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进行了前瞻性战略布局,引领车联万物、智慧畅行的新时代。2016年,博越开启了中国汽车智能互联先河。2016年,吉利控股集团战略投资、独立运营的科技创新企业亿咖通科技成立,专注于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聚焦座舱智能化与整车智能化两大核心领域。亿咖通科技拥有近20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投入了数十亿研发费用,在车联网领域已申请100多件核心专利。
2018年,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推出。GKUI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融合打通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小米、京东等互联网头部企业,与数百家不同领域的企业展开了合作。2019年,吉利推出在业界具有代际领先优势的GKUI 19系统,首款达到车规级的量产高性能车载芯片E01,引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进入“超级大脑”新时代。
截至目前,吉利旗下共有22款车型搭载了GKUI系统,装机量已超200万台。今后,吉利所有全新车型都将搭载GKUI系统。GKUI系统已实现对马来西亚及俄罗斯的海外输出,将全新的智慧出行体验带入了东南亚及东欧地区。
l吉利汽车在实施自动驾驶量产化自主开发上一直走在前沿。2018年,吉利汽车成为首家实现L2级自动驾驶批量交付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2019年,吉利新量产车型L2配置率和市占率在行业内均排第一。通过吉利汽车已量产的智能驾驶系统,实现了避免或减轻>53%的交通事故。2019年5月,吉利发布了“爬行者智能系统”,为研发更高级别无人驾驶技术,创新出行生态打下基础。
空中出行领域是构建智慧立体生态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吉利控股集团目前在空中出行服务领域布局有Terrafugia(太力飞车)及Volocopter两家公司。Terrafugia在短期内会专注于开发飞行汽车,开发城际之间的乘客和货物运输解决方案。Volocopter专注于城市内短途航班,旨在提供点对点到达的空中电动出行服务,改善大城市交通体系。目前,Volocopter已积累了丰富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技术,并在全球多个城市成功进行试飞。最新一代两座机型最高时速110公里,续航里程35公里,能够满足90%以上大型城市内的短途出行需求。
以研发创新驱动科技转型
目前吉利在全球布局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及五大设计造型中心,共有研发设计人员2万多人,专利总数达17677件(含吉利汽车集团及吉利科技集团)。中国杭州、宁波杭州湾、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德国法兰克福设有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在中国上海、瑞典哥德堡、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加州设有五大造型设计中心。此外,沃尔沃汽车全球拥有三大研发中心及三大造型中心。
近十年,吉利控股集团研发总投入累计超1000亿元。2019年吉利控股集团研发投入超207亿人民币,占销售总收入比例为6.3%。这一比例与国际一流汽车集团基本一致,反映了吉利控股研发水平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吉利仍然会保持较强的研发投入。
吉利已形成BMA、CMA、SPA及PMA 四大全球化基础模块架构,覆盖了从纯电到燃油、从紧凑型到中大型车型的全面产品布局需求,极具前瞻性地为互联、安全、新能源、未来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了充分支持。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吉利控股始终坚持科技驱动创新发展,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用户拥有更加美好的消费体验,都是为了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让用户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品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