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加速培育“优等生”资本市场引领创新经济发展

2020-10-12 07:4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倪铭娅

从最初的“老八股”到如今的4000多家上市公司,我国资本市场培育的实体经济“优等生”越来越多。

从单一的融资功能到投融资并重,从输血实体经济到助推经济转型,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角色一步步不断升级。

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资本市场正在并将继续演绎令人瞩目的改革发展加速度,积极孕育创新基因,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初心不改

锚定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专家认为,目前,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已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早期资本市场承担的是为国企脱困的任务,在计划经济思维下实行发行上市指标制,规模小,定位低。随着经济向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资本市场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一大批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上市,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均得到极大拓展。数据显示,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增加到如今的4000多家,盈利能力也得到提升。2019年,沪市主板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7.21万亿元,约占全国GDP近四成;深市公司营业总收入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为满足企业多元化投资与融资需求,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等陆续推出,资本市场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要投融资阵地,融资规模实现巨大飞跃。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A股市场实现首发募资、再融资等合计1.56万亿元,与当初刚起步时已是天壤之别。全口径直接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在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升到11.09%,“十二五”期间提升到16%左右,目前约为18%的水平。

“资本市场成为促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制度机制,资本形成机制也成为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功能与制度保障,并成为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基础。”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安青松说。

锐意改革

承担新使命

在深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资本市场不仅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还是产业整合升级的“助推器”,更是创业创新的“孵化器”,承担起引领创新经济发展的新使命。

站在经济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注册制试点为突破口的发行制度改革,为大批科创型公司的上市铺平道路。以科创板为代表的增量改革,释放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孕育创新经济的巨大能量。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了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传统的IPO过于看重盈利、营业收入等指标,新形态的科技服务企业、以创新与流量为核心的中长周期运营企业等主体被排斥在外,而从长期来看,这些将是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之一。

从科创板上市公司产业结构看,机械设备、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领域产业居多,这一特征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发展趋势呈现一定相关性。随着时间维度的拉长,科创板将更好实现优胜劣汰,科技属性较强、研发投入较高的大市值龙头公司有望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李奇霖表示,“差异化的上市标准+简化版的严格退市”是资源快速轮转配置、强者生存的体现,将使创新得到尊重。

可以预见,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将大幅提升,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动能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勇挑重担 助力构建新格局

今年是资本市场而立之年,资本市场将因内外环境变化迎来新机遇新挑战。“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领域将继续深化改革,持续释放助力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强大动力。

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专家提出,目前资本市场体系仍是“倒金字塔”式的,塔尖的交易所市场相对完善,塔底的区域性场外市场、券商柜台市场发展比较薄弱,且证券发行注册制尚未在A股全面推行。

“建议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基础上,适时在A股市场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服务更多高科技企业和创业企业上市融资,促进实现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更高水平循环。”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应加快完善多元化退市机制,加大退市制度执行力度,促进提升资本市场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专家提出,要重点培育壮大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股权投资和证券市场,打通“科技驱动-现代金融-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要加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境外优质资源,进而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使我国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接轨。此外,在机构端,应规范和促进私募基金和创投基金的发展,为企业特别是科创企业发展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

责任编辑:张维嘉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