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美国通胀风暴要来了?CPI飙涨,市场热议美联储会否提前加息,最终是否会波及中国?

2021-05-13 14:55 中国财富网   木有枝   原创

又是不平静的一天!

当地时间5月12日,美国公布数据显示,美国4月整体CPI同比大涨4.2%,创2008年9月以来新高;4月核心CPI同比大涨3%,创1996年1月以来最大涨幅。

数据一经公布,全球市场一片哗然。美国通胀风暴要来了?美联储是否会提前加息?一旦通胀风暴卷起,是否会波及中国?一时间猜测纷纷。

投资者惊呆 美股应声大跌

今年以来,在数万亿美元财政刺激和每月1200亿美元QE计划的加持下,对于美国当前通胀的担忧一直萦绕全球市场上空。

尽管近期美联储官员不断表态通胀只是暂时现象,但始终无法消除投资者对通胀的顾虑。如今,双双超乎预期的CPI及核心CPI数据,可能进一步导致美联储提前上调短期利率目标,进而令股票及其他资产承压。从美国货币市场反应上看,当前市场预测到2022年12月,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达到100%,而在美国CPI数据公布之前,这一概率为88%。

因此数据一经发布,美股应声大跌。当日收盘,标普500指数收跌2.14%,创4月1日来的六周最低和2月来最大单日跌幅。道指收跌1.99%,创4月8日来最低和1月来最大单日跌幅。纳指收跌2.67%,创3月25日来最低。

美债因此遭到大量抛售,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冲破1.69%,直逼1.70%。同时,长债收益率涨幅显著高于短债端,美债收益率曲线趋陡。相应地,美元指数从近三个月低位暴力反弹,攀升0.7%重新逼近91关口,创4月30日以来最大涨幅。凯投宏观的报告预计,美元对其他多数货币将进一步走强。

美联储表示乐观 经济学家激辩

在CPI数据公布后,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就对外表示,4月CPI爆表确实令他惊讶,但通胀上行很大程度上是暂时现象,主要与去年经济关停时的基数效应,以及供应链瓶颈推升价格有关。他仍预计,2022和2023年通胀将恢复到或是略高于2%的长期目标。

克拉里达的说法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支持,他们普遍认为这种飙升只是暂时的。穆迪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表示,新冠疫情对通胀有很大影响。尽管4月CPI让人意外,他仍预计,通胀大爆发相对而言会是短期现象,并称在疫情期间降价的企业只是在让自身的定价趋于正常,基础通胀率是很稳健的。

Oanda的高级分析师爱德华·莫亚周三也表示,4月份的报告虽然令人惊讶,但只显示了一个月的高通胀,可能需要更多比预期更高的数据才会让美联储官员感到担忧。

但另有部分经济学家对此表示怀疑。一些经济学家炮轰美联储当前的“紧急时期政策”,称经济已经回到正轨。“我们现在GDP正常了,零售额也高于趋势线,”投资管理公司Duquesne Family Office的首席执行官斯坦利·德鲁肯米勒告诉媒体,“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能如此不符合经济形势。”

牛津经济研究院全球宏观研究主管Ben May表示:“在我们的基线情景假设下,发达经济体的核心通胀在2021年底回升至1.8%的峰值,这种谷底到峰值的抬升幅度显然比10年前更大。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上行压力是否足以大到导致通胀失控,并引发一轮持续的价格上涨。”她认为,持续高通胀的风险因经济体而异,欧元区风险有限,但美国的风险尤其高。除了供给瓶颈,在宽松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各经济体重新开放,需求因素可能加剧这些成本压力。

是否会传导至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愈演愈烈的大宗商品涨价潮的持续助推下,全球性通胀似乎已然扑面而来。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CPI与PPI同比涨幅双双走高,其中PPI同比上涨6.8%,飙升至3年半高位;CPI同比上涨0.9%,涨幅扩大。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

5月11日,中国央行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输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并重提“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对于通胀走高的原因,该报告认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胀走高的主要推动因素有三:

一是主要经济体政府出台大规模刺激方案,市场普遍预期总需求将趋于旺盛;

二是境外疫情明显反弹,供给端仍存在制约因素,全球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需求复苏进度阶段性快于供给恢复;

三是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环境持续处于极度宽松状态。

大宗商品价格飙涨以至于引起了宏观调控关注。5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

展望5月,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均位于高景气区间,叠加全球不会过早退出经济支持政策,预计国际油价、国际铜价难言下行,而在“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坚决拿下来”的背景下,螺纹钢价格同样难言下行。叠加考虑2020年5月基数下行,而2021年5月翘尾因素上行,预计5月PPI当月同比大概率在4月的基础上继续上行。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预计5月整体CPI将跳涨至同比上涨1.8%左右。此后,PPI上涨的传递效应将更加显著,预计三季度CPI同比上涨约2.3%,四季度上涨2.8%。

野村已将中国全年PPI和CPI预测分别从4.2%和1.7%上调至6.7%和1.8%。

(综合自中国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新浪财经、第一财经等)

责任编辑:陈琼枝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