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Bar

【将进酒Bar】“房奴”杜甫:古今众筹第一人

2021-09-03 15:50 中国财富网   九公子的箫   原创

图片

“连蜗牛都有个壳,我却没个房。”不知道一度人在囧途、漂泊无依的杜甫会不会有这种感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中国人对房子有刻在骨子里的执着。随着房价不断攀升,买房成为最大的支出,住房也成了牵动亿万心弦的热门话题。

不过,高房价、买不起房这种现象并非今天才出现。一代“诗圣”杜甫工作后就心心念念买地盖房,只不过囊中羞涩,直到老年才以诗作礼、东拼西凑建了草堂,当上“房奴”。这种建房方式堪称“古今众筹第一人”。

图片

(杜甫草堂 来源:摄图网)

老杜做梦也不会想到,1000多年后,他的草堂已成为中国最昂贵的“茅草屋”,每年游客量逾100万人次,仅门票收入一年就超过5000万元,就连草堂所在的浣花溪地区都成了成都房价极高的地方。


少年不知愁滋味,更何况对于一个有钱有才有人爱的官N代。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大house一直是标配。先祖杜预是西晋大将,文治武功十分了得。曾祖父杜依艺为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令,任职期间在巩义笔架山前建了座有花园的宅院。祖父杜审言和父亲杜闲也均在朝为官。杜甫就出生在曾祖父的宅院中,并在这里度过了幸福快乐的青少年时期。

杜甫祖辈官职虽不高,但胜在世代延续。更重要的是,他生于盛唐,官宦世家的出身让他生活优渥,不用为生计奔波,不用为住房发愁。

良好的家境让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又加上自幼好学,7岁可作诗咏凤凰,十四五岁便开始与文人志士交游酬唱。

有父辈资金支持,年纪轻轻的杜甫外出漫游近十载,裘马清狂好不得意。他曾南游江浙,这期间还去洛阳参加了场科举考试,毫无意外地落榜了;他曾北访齐鲁,登顶泰山后豪情万丈,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回到洛阳后,杜甫偶遇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还碰到了高适,三人饮酒赋诗,好不自在。

图片

(来源:摄图网)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很多年之后,杜甫依然怀念这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35岁的杜甫为实现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意气风发地来到长安。

确切地说,是回到长安,因为杜甫祖上就是长安人,在城南杜曲还有祖辈留下的“永业田”。

然而,少年时的梦想终究在现实惨痛夹击下幻灭。他参加科考,却因李林甫弄权,以“野无遗贤”草草收尾。此后,无论是向权贵投赠诗篇,还是向朝廷献赋,杜甫均未有机会进入仕途。

无功名官职加身的杜甫在长安过的什么日子呢?适逢父亲去世,他没了经济来源又不善经营家业,只能靠吃老本勉强糊口,日子过得很是心酸。

住宿方面,多亏祖父在京为官时留下了桑麻田,杜甫可以住在长安城南杜曲附近。在唐代,长安城南属于“黄金地段”,房价极贵,也是达官贵人与文人名士争相置业的地方。相比侈僭无度的权贵豪宅,杜甫的房子简直像是贫民窟。

为了得到达官贵人的赏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杜甫常常参加贵族聚会,陪酒献诗,试图谋求个一官半职。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没有背景又不善于阿谀奉承的诗人深感人情冷暖。天宝九年(公元750年),杜甫在颇有权势的亲戚杜位家过除夕,虽然身处热闹的宴席间,但杜甫感受到的却是拘束和落寞,只能借酒消愁,“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的一天,几近断炊的杜甫到从孙杜济家寻求食物接济。但杜济对这位爷爷很是不耐烦,淘米的时候故意把井水搅浑,割葵的时候乱割一气,这种轻视的态度彻底激怒了杜甫,他拂袖而去,“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具论。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图片

(来源:摄图网)

虽然杜甫出身官宦世家,不用交税赋和服兵役,甚至还有祖传的田地,但世事变幻,政治失意,生活困苦,杜甫被迫从“裘马清狂”的仕宦子弟转变成“穷年忧黎元”的诗人,人生理想也从“致君尧舜上”降格为“但使残年饱吃饭”。

从公元747年到755年,近十载沉浮后仍是布衣之身。杜甫的运气实在不好,为了生计,他只能接受一些小官职。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目睹了战乱中百姓的流离失所,写下《三吏》《三别》名篇。与此同时,因不能领悟圣意,屡失圣心,职位一贬再贬,杜甫对黑暗的时政痛心疾首,对腐败的官场心灰意冷,他毅然辞官,拖家带口一路向西,前往秦州(今甘肃天水)投奔堂侄儿杜佐与赞公大和尚。

在秦州居住几个月后,他又因生活窘迫前往成州同谷(今甘肃成县),但同谷的生活比秦州还凄惨,一家人差点饿死。

万般无奈下,杜甫带领全家再次启程,历经艰辛来到天府之国成都。

到达成都后,生活依然拮据。不过杜甫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它“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富饶闲适的氛围太适合定居了。

随后,杜甫便把自己想买地建房的消息透露出去,众筹建草堂活动由此拉开帷幕。

不论古代还是现在,买房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社会地位和人脉关系。杜甫虽然钱不多,但凭人品和才华也结交了不少朋友。他想买房的消息一经传出,马上就收到了亲友的资助。在朝做官的朋友裴冕、高适、严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表弟王十五更是送来了盖房的启动资金,“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

来成都的第二年春天,杜甫便凑够了首付款。时任西川节度使裴冕是杜甫好友,直接为他在城西七里、风景不错的浣花溪畔批了一块荒地。

杜甫先是开辟了一亩大的地方,在一株大树下盖了间茅屋,这也是后来草堂的雏形。不过为了盖好茅草屋及做好周边绿化,他着实想了好多办法。既然自己没有钱,那就写诗讨要吧!

想要桃树苗?给郡守牧尹萧实写诗呀!“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想要绵竹县的竹子?给绵竹县令韦续写诗呀!“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想要桤树苗?写诗给绵谷县尉何邕啊!“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

想要果树苗?给果园坊园主徐卿写诗呀!“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想要松树苗?给涪江县尉韦班写诗呀!“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在各位亲友的众筹下,城西浣花溪边的草堂终于盖好了。兴奋的诗人即兴写下了《堂成》:

图片

(来源:摄图网)

草堂盖好了,生活物资要跟上。日常用品要置办,米面粮油也要添置。

既然已经开口了,要一次也是要,还不如干脆敞开了怀,向能帮得上忙的人求助吧。

生活用品再向韦班讨要一次吧!“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米面粮油向好朋友高适要吧!“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就这样,一花一草,一箪一瓢,杜甫以诗作礼,在零资金的情况下,用众筹方式实现了买房置业目标。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的好友严武来镇蜀,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对杜甫的生活多加照拂,同时还给杜甫找了个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工作。

靠着“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杜甫一家终于获得了一处可遮风挡雨的安身之地。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此时安史之乱已平,大乱初定,多年未曾归家,杜甫思乡心切,恨不能“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五月份,杜甫便带全家离开成都,沿着岷江南下。

六月份经过戎州(今四川宜宾)时,正当荔枝成熟,绿漫红娇,碧水丹山,风物如画。杜甫的粉丝、时任杨姓刺史听到“大诗人杜甫要来戎州的消息”,早早便在州郡治所东北的东楼(旧址在今东楼街,俗称杨使楼)安排好宴席为杜甫接风。

许是知道杜甫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留下佳作,杨刺史如同直播带货般推荐其治下的美酒美食。在酒酣耳热之际,望着引人入胜的美景、美人、美酒、美食,也为了感谢杨使君的热情款待,杜甫提笔写下:

宴席上,喝的是戎州一种重碧色的春酒,有了杜甫诗作背书,后来几经传唱,这个酒便更名为“重碧酒”,并成为戎州的官酒。一首诗不仅让戎州春酒改了名,还吸引了后世文人的浓厚兴趣。

300多年后,杜甫的资深“大粉”黄庭坚更是直接为这首诗和这款酒“打call”,“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拨醅蒲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

再后来,南宋范成大亦作诗“东楼锁江两重客,笔墨当代俱诗鸣。我来但醉春碧酒,星桥脉脉向三更。

后世前往戎州追寻杜甫足迹的诗人不知几多。

图片

(来源:摄图网)

颠沛流离几十年,苦难铸就了“诗圣”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千年之后,杜甫草堂成了网红打卡地。时至今日,全面小康社会让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日子不再,安居乐业、“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是中国梦正在努力奋斗的重要内容之一。

历经千百年传承,杜甫曾经喜欢的“重碧酒”有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五粮液。在时光与岁月的洗礼下,五粮液积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愈加醇香醉人,在带来舌尖美味的同时,不断丰满着人们的美好生活。


执笔:张颖晓

统筹:李耀威 闫梅

编辑:谢玥

监制:雨天



责任编辑:闫梅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