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三大报精华摘要:北交所拟推可转债业务

2021-10-20 08:17 中国财富网   原创

10月20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分别关注了国家发改委研究依法对煤炭价格实施干预措施的消息。10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重点煤炭企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召开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工作机制煤炭专题座谈会,研究依法对煤炭价格实施干预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充分运用《价格法》规定的一切必要手段,研究对煤炭价格进行干预的具体措施,促进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促进煤炭市场回归理性,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热潮涌动,聪明资金追逐创新层“优秀选手”。截至19日20时,共有29家创新层和基础层公司发布公告表示股东数量超过200户。而设立北交所消息发布前的今年近八个月时间,新三板只有22份此类公告。业内人士表示,股东数量增多说明公司的关注度提升,有利于市场更加客观地反映公司价值。(中国证券报)

丰富融资品种,北交所拟推可转债业务。全国股转公司及北交所拟推出可转债业务,为此制定并发布《交易支持平台市场参与者技术系统变更指南之可转债业务》。业内人士指出,可转债的推出,一方面增加了未来北交所上市公司在权益融资工具上的选择,进一步满足中小企业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丰富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并购支付手段,可通过发行可转债购买资产或者募集配套资金。(中国证券报)

一线城市楼市成交环比上升,多地新房库存下降。机构预计四季度房地产行业流动性状况将得到改善。中指院数据显示,10月11日-17日,一线城市楼市整体成交环比升53.7%。其中广州升幅最大,约为150%;深圳升幅约为59%。(中国证券报)

基金公司密集申报“北交所”基金。10月18日,万家基金、汇添富基金、嘉实基金、大成基金、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上报北交所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此前,广发基金上报了广发北交所精选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证监会网站显示,已对各自材料完成接收。(上海证券报)

12张投行罚单集中公示,离职人员也难逃追责。证监会官网“投行业务违规处罚信息”栏目近日一次性披露了12张罚单,涉及首发保荐项目、债券项目和非公开发行项目等违规。中信证券、太平洋证券等7家券商以及19名投行人员收到罚单。从处罚力度来看,大多数券商和相关责任人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措施,已经离职的投行人员也难逃追责。(上海证券报)

保险期限不得低于五年,最严万能险新规开征意见。银保监会人身险部19日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万能型人身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就规范万能型人身保险经营行为面向行业征求意见。在强化保障功能方面,《办法》提出,万能险的保险期限不得低于5年。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保险期限20年及以上的万能险,结合附加重大疾病保险、附加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万能险风险保障水平。(上海证券报)

公募基金成“跨境理财通”重点产品。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首批业务在10月19日正式落地。随着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认可度提升,内地、香港基金公司有意将跨境理财通作为新的突破口,积极发力跨境业务。(上海证券报)

IPO申报新动向:科创板有所降温,主板两大优势凸显。今年以来沪深主板首发(IPO)新受理家数已经全面超过科创板。其中,9月份主板IPO新受理家数超过科创板、创业板。投行人士认为,一方面,确有部分拟上市企业存在蹭概念、包装故事的情况,随着监管部门持续强调科创属性,一些IPO企业更加理性选择上市地;另一方面,由于沪深主板有23倍市盈率天花板,IPO足额募资确定性更高。(证券时报)

基金业“顶流”董承非卸任,未来大概率“奔私”。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董承非离职一事在市场疯传半年多后,19日终于有定论。董承非未来大概率将奔赴私募。目前,作为顶流基金经理,他管理的基金规模超600亿。(证券时报)

保供政策雷霆出击,动力煤期价闻声回落。10月中下旬,北方地区已迎来寒潮天气。异于往年的降温幅度,使得民生采暖需求增长预期进一步加强。在多重保供政策推动下,国内煤炭供应量有所上升,相关期货品种在经历了前期的连续冲高后也出现了大幅回落。(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吴芃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