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喜欢立人设,给自己立,因为总希望放大自己最好的一面被人熟知;给别人立,仿佛通过一个简短精悍的概括表达对其的了如指掌。拥有人设并不稀奇,如能打造人设后再超越人设,才是最难得的。
提起范成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中学时背诵的诗歌《四时田园杂兴》,便给他立了个“田园诗人”的人设。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他生活的南宋,他的人设可是大名鼎鼎南宋四大家和外交官,但他从来不care这些,从诗人到旅行家,从外交官到归隐田园,超越了一个又一个人设,活得恣意潇洒。
这是公元1170年极其普通的一天。一位略显纤瘦的中年书生身着布衣,顶着骄阳匆匆赶路。他时常郑重停下,确认怀中连夜赶出来的奏章还在,然后继续向金国皇宫深处走去。
这一趟凶多吉少,但是身为大宋臣民,他义不容辞。
故土重回,书生代表大宋而来,带着诚意和谦卑。
(来源:摄图网)
他回想起临行前,与自家皇帝最后一次商谈。
皇帝慈爱万分:“爱卿,有个出差任务,我思前想后认为非卿莫属!说起来也不是啥难事,咱们列祖列宗的陵园不是在金国手中么,他们留着也没用,你此去将地方要回来。”
皇帝委派如此重担,书生一揖郑重应下。
“还有一件,接受国书的时候我想更帅气潇洒些,能不能和他们说说,改改礼仪?”
“这……不如我也写入国书。”此事不小,书生微微仰头试探道,“交由他们考量。”
对话戛然而止,皇帝尴尬地搓搓手,“别别,这种小事就不要写上去了,你私下和对方领导聊一聊吧。”
作为乙方,怎么好同甲方爸爸谈条件?这不是赤裸裸地等着被修理吗?
日行千里,数夜奔波,书生终于到达。
金国大殿之上,文武百官林立,最高领导金世宗端坐其上,看着递上的贡品礼单,满意地点头。
书生孤零零地站在大殿之上,觉得气氛刚好,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高声道:“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边说边掏出怀中关于受礼的第二份奏章。
气氛一下被打破,金世宗惊呆片刻,大怒道:“这是谈判桌上早就订好的内容,你个小官指手画脚?”
两旁官员见领导龙颜大怒,忙不迭地拿来笏板击打书生。
板子不断落下,书生跪立不动,直到鲜血、汗水浸湿大厅。
闹成这样,实在难看。皇帝差人将书生架回了宾馆。
到了住处,书生依旧跪地不起,执意要将补充部分呈上。金国太子受不住这如同挑衅般的执着,扬言要让书生身首异地。
太子兄弟越王顾全大局,善心阻拦,才使闹剧落幕,书生得以归国。
现实终究还是现实,领导交给的Mission Impossible(不可完成的任务)不如电影结局美满,金世宗只同意归还宋钦宗的梓宫,拒绝归还前朝皇帝的陵寝,更改受书礼仪的事更是理也不理。
不过外交官的风度和态度代表着一个国家,不论结局,他们尽心维护国家的忠诚与勇气都值得尊敬。书生的胆识和气节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甚至连邻国领导也对他称赞有加。
百无一用是书生,头脑和笔杆子能做到激情满满,但大部分都只能停留在“嘴炮”阶段。像书生这样,明知手无缚鸡之力,却前往政治前沿,以身试险,令人钦佩。
都说男人40一枝花,这朵“书生花”名叫范成大,在44岁时出使邻国,靠着自身实力和勇气,盛放得异常夺目。
范成大宠辱不惊,大概和前半生经历有关。
明明是少年成材,十二三岁就熟读经史,十六岁献诗宋高宗就名列前茅,他本当在父母庇佑下成为一个普通而富足的官二代,而生活却突然给了他磨砺的机会。
十七岁那年,范成大的父母不幸双双去世,官二代急转直下成了穷一代。
可怜的小范不如苏轼幸运,不仅没有兄弟帮扶,还有姊妹等着嫁妆出嫁。他拆拆补补,凑足了老范家的面子,将姊妹们托付出去。
身无分文的他,孑然一身。
悲春伤秋是不存在的。一拍脑门,小范给自己找了个省心省力还省钱的去处——昆山禅寺。他还真耐得住,一待就是十年。十八到二十八岁,小范对抗住了寒窗苦读的孤单寂寞和血气方刚的青春躁动。
一天傍晚,父亲的老友王彦光前来探望。“成大啊,十年了,可别忘了你父亲希望你走仕途的遗愿。”
烛光中,清隽的书生一脸坚毅,“是的,世伯。父命不曾忘怀,苦学至今,是时候了。”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28岁的范成大出山便一举中进士第。
无父母依傍、兄弟帮衬,范成大在官场沉浮多年,靠的不过是自己的品性头脑。
这样钟情官场的人,却不是个毫无情调的“死宅男”。
遇到和妻子分别的日子,范成大提起笔,浪漫的情话就源源不断,“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这样唯美的诗句,居然出自一个在庙里度过青春期的书呆子。
(来源:摄图网)
十几年的时光,范成大从底层员工做到了组织部司长(尚书吏部员外郎)的位置,不过屁股还没坐热,就出了意外。
当时的言官为了自己的kpi,随便找了个理由参了范成大一本。
范成大又被赶回去看寺庙了。
直到好友谏言将他找回,才迎来了44岁时人生中的高光。
45岁,范成大被指派为静江知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历经生活的磨难和动荡,忙于工作的他又要出发了。
“老爷,咱们收拾收拾这就去上任吧。”
“嘿嘿,上任急什么,世界这么大,我先去看看!”
第二年,范成大从家乡苏州出发一路南下上任,从冬走到夏,历时125天。
一月,他途经西镇江,沉醉于山川盛景,题诗清江台,“南来富寿冈,形胜此蟠结。岑竮戴高台,栏槛了风月。萧滩曳长烟,合草炯残雪。江流当带横,练练浮木末……”寥寥数笔,写尽清江台的美景。
二月,他坐船在湘江进入衡山县,被苕荛半空的衡山所吸引,爬爬衡山,赋诗《步入衡山》:
二月底,范成大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如梦如幻的溶洞和朦胧如画的山水让他流连忘返,一玩就是十五天。
一千八的常规路程,他生生绕到三千多公里,行程设计比起现如今的旅行博主不遑多让。
玩爽了,范成大才安心入职,还顺便将一路所行所见的游记,编纂成册,名为《骖鸾录》。
四年以后,范成大调任四川制置使,后又任满离职。
范成大捋捋胡须,满眼期待地对随从家眷指挥起来,“来,让我们驴友小分队再次出发,顺水而行。”
(来源:摄图网)
从成都到杭州,范成大一行人沿着蜿蜒的岷江慢慢游玩。
六月,范成大爬上秀美险峻的青城山,登顶后他远远看到了巍峨的雪山,情不自禁写下《最高峰望雪山》:
他们又一路观赏了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三峡、洞庭湖、赤壁、黄州、庐山等等美景圣地。
七月七日晚,范成大到了叙州(今四川宜宾),舟泊锁江亭下。
他登上锁江亭,见到滚滚流水,奔流不止,遥遥望去江对岸的已是别国他城,景还是景人却已非故人,伤感不已,引杯自酌起来。那是一杯著名的酒,因为酒里醉过杜甫的赞,获过黄庭坚的叹,是当地最著名的“姚子雪曲”。
酒引人醉,范成大情不自禁吟出一首《七夕至叙州登锁江亭》。
在“我来但醉春碧酒”那句下面,喝美了的范成大还做起了注释:这酒名我可没有写错,我嘴里饮的是杜子美四百年前赞过的重碧酒。他在《东楼》里写“重碧拈春酒”之句称赞这杯佳酿,我看改叫“春碧”语意更胜。说不定改了名,这酒还能再火四百年!
飘香了数载,迷醉了众人。范成大一语中的,经过数十代匠人的改进与传承,重碧酒最终演变成了一款耳熟能详的知名美酒——五粮液,而它火了远不止四百年……
如今的五粮液依旧是我们餐桌上的一味珍馐佳酿,它承载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代表着浓香纯正的白酒风味,正信心满满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味道和华夏风采。
急流勇退,最是考验心性,因为人在得意时分很容易忘却初心。
范成大前半生经历了大起大落,家庭变故、官场风云、外事活动、加官进爵,获得了领导的高度认可,一般人都会选择乘胜追击,站在高点享受人生。
但范成大偏不,他的生活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要去追。领导厚爱着这位充满魅力的手下,但范成大还有梦想要去实现,人到老年,范成大连续上书五次请求退休,皇帝才同意他辞官归乡。
年近耳顺的范成大回到了故乡苏州,全身心享受平静闲适的生活,描绘家乡风光。这个在邻国朝堂上不卑不亢的大男子,时常身处田间地头,感受朴实的生活乐趣,提笔写起的田园诗,也是细腻动人。
回望范成大一生,在南宋四大家标签下,他是个有血有肉、有自我追求的人。明明人设应该是脚踏实地的臣子官员,他却偏要抽空仰望星空追寻自我;明明应该是忠君爱国的外交栋梁,他却偏偏热爱自然山水,歌尽田园风光。
(来源:摄图网)
60多年的人生中,范成大创造了一个个夺目的人设,又亲自超越了这些人设,实现了丰富斑斓的多维人生。
执笔:徐丹宁
统筹:李耀威 闫梅
编辑:吴芃
监制:梁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