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Bar

【将进酒Bar】花间词鼻祖韦庄:点燃唐诗最后的焰火

2021-11-15 10:18 中国财富网   文/九公子的萧   原创

图片

在人均寿命不到60岁的唐朝,有这么一位“神人”。在科举的路上,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考了近50年,59岁才成功“上岸”,在别人快要退休时才拿到编制。然而,好不容易考上的编制,没过几年他说不要就不要了,换了家创业公司,事业如同开了“外挂”,从小职员一路做到CEO。

宋代的张唐英写了本《蜀梼杌》,给予他高度评价:“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若说事业枯木逢春般在晚年大放异彩只算个人成就,那他写的诗词则给晚唐诗坛带去了最后的焰火。这个人就是写出“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的花间词鼻祖韦庄。

“城南韦杜,去天五尺。”没错,韦庄就出生在唐朝最重要士族家庭之一的京兆韦氏。

图片

(来源:摄图网)

据说,整个唐朝韦氏家族出了十六个宰相、两位皇后、三位皇妃、八个驸马。

可惜的是,他错过了伟大的盛唐,也没赶上家族鼎盛时期。高祖韦应物年少时尚可凭借祖先荫庇进入仕途,到了韦庄那会连个内推的机会都没了。

为了恢复家族荣光,也为了能实现自己“平生志业匡尧舜”的理想,韦庄下定决心考编,不管多久都要“上岸”。考试成为贯穿他大半生的主线。

首次科举,铩羽而归,落榜了!他本想打起精神再接再厉,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家族没落,父亲又去世了,失去庇护,没了经济来源,韦庄只能扛起家庭重任,短暂地告别考场。

几年之后,韦庄再次准备考试。不过,他又落第了。十年寒窗,一事无成,这次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他惆怅地写道,“题柱未期归蜀国,曳裾何处谒吴王。”

一次考不上就考两次,两次不行就再考一次。不服输的韦庄又去长安参加科考了,碰上黄巢兵乱。不仅粉碎了他的科举梦,连之前稳定的生活都被打乱了,甚至“弟妹不知处,兵戈殊未休”。

他生了一场大病,在长安滞留三年才寻了个机会逃离,辗转流落到江南。

由于唐朝在制度上允许藩镇主帅自主招募幕僚,加上当时局势限制,科举仕进之路被权豪子弟阻塞。韦庄只好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供职于藩镇幕府,然而乱世之中,根本没有藩镇能长期收留漂泊的诗人。

无奈之下,他只能频繁跳槽,辗转于越州、婺州、衢州、湘中、袁州、抚州、洪州等地,几乎走遍了江南各地,人称“食于诸侯”。

尽管如此,韦庄始终没有放弃科举考试,一次次的失败让他愈挫愈勇,终于在59岁近花甲之年进士及第。

图片

(来源:摄图网)

“一声开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韦庄太开心了,自恋的他把自己说成“洛阳才子他乡老”。

然而,此时的才子和我们印象中的翩翩白衣少年相去甚远,他已经是六十岁的老人,放到今天都要光荣退休了。

有正式编制的韦庄多了朝见圣上的机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韦庄被昭宗皇帝召见了。昭宗笑容满面地说,“爱卿啊,你游历甚广,有项重任非你不可。西川的王建与东川的顾彦晖正在开战,你去调和调和,让他们火气不要这么大。等你回来我就给你升职加薪。”

于是,只过了三年安稳“在编”日子的韦庄急匆匆地奔赴蜀地了。

此时,唐王朝江河日下,已是强弩之末。藩镇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韦庄自然不会受到礼遇。

出使任务没有完成,不久,西川节度使王建打败了顾彦晖,占领了两川。虽然任务没完成,但言语得体、思维敏捷的韦庄却得到了王建的赏识。王建一心想挖昭宗的“墙角”,希望韦庄能留在蜀地与他共谋大事。然而,满脑子忠君爱国思想的韦庄并没有答应。

此时的大唐藩镇割据、宦官当权,风雨飘摇。韦庄渐渐地失去信心,开始关注历史文化传承的工作,先是建议皇帝给一些在世时虽未通过或参加科考但其作品和能力都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才子追赠功名,如李贺、皇甫松、温庭筠等。同时还把大唐几百年来他瞧得上的诗人的作品都搜罗出来,编辑了一本叫《又玄集》的诗集。

图片

(来源:摄图网)

由于文化工作出色,韦庄升任左补缺,虽只是七品小官,却已是他的仕途顶峰了。遗憾的是,他自始至终都没能实现“平生志业匡尧舜”的志向。

不久后,宦官朱全忠发动了宫廷政变,囚禁了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

对唐王朝深感绝望的韦庄,放弃了编制,在65岁高龄时,下决心投奔王建的创业公司。王建开心极了,立马给韦庄发送了入职通知书并安排掌书记一职。

几年后,朱全忠废掉哀宗直接自立为帝,同时还把国号改成“大梁”,这下子,唐朝是彻底拜拜了。

对于朱全忠篡权,王建很生气,不仅拒绝了前来宣读“圣旨”的使臣,还命令全军缟素,“我要给圣上报仇,我要讨伐朱全忠。”

政治嗅觉灵敏的韦庄已经看出大唐王朝无力回天,与辅佐王建的同事们一起劝谏王建,“大王虽然忠于朝廷,但唐朝已经亡了,您还是另立山头,自立为帝吧。”

王建也自认为才能不在朱全忠之下,但又苦恼如何名正言顺地称帝。韦庄建议王建在唐皇灵前哭拜三日,先赢得民心。随后,王建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韦庄也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士为知己者死,韦庄一心辅佐王建,前蜀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韦庄的官职也从掌书记、起居舍人直至宰相。前蜀的宪章礼号令、刑政礼乐,均出自他之手。


虽说蜀道艰难,但自王建统一两川之后,蜀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百姓生活安定。

蜀中安定富足的生活也抚慰了韦庄漂泊不安的心灵,更重要的是,他与偶像杜甫来了一场跨越百年时空的“相交”。

入蜀第二年,他便去浣花溪寻找杜甫当年的旧居了。韦庄弟弟韦蔼在《浣花集序》记载:“辛酉春,应聘为西蜀奏记。明年,浣花溪寻得杜工部旧址,虽芜没已久,而柱砥犹存。因命芟夷,结茅为一室。盖欲思其人而成其处,非敢广其基构耳。”

图片

(来源:摄图网)

可以说,韦庄是有书记载寻访草堂旧迹、追忆诗圣杜甫的第一人。韦庄对杜甫的敬仰与崇拜还体现在他编制的唐诗选集《又玄集》中,他收录了杜甫的七首诗,并且全都放在了卷首的位置。

在修葺后的茅草屋内,韦庄喝着偶像曾称赞过的重碧酒。看着杯中美酒,轻轻读出偶像名句“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回想半生岁月,韦庄感慨万千,“还好我执着应试,才有了造福蜀地的机遇。”

人因坚持而圆满,酒亦因坚持而存续。被偶像杜甫称赞的重碧酒,在一代代酿酒匠人对传统酿造技艺的执着坚守下,方能以“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的美誉绵延传承,才有了今天大国浓香五粮液香醉千年时光的传奇。

得益于经济的繁华及科考制度,诸多“白首穷诗”的读书人,一生究诗研赋,只为考上个进士。

这样的社会风气让唐朝涌现出无数优秀的诗人,有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有登泰山而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居易、还有追求安

恬淡生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刘禹锡……可以说,那是真正的众神时代,神仙打架。

因为战乱和朝政的腐败,晚唐气象式微,人人都是无根的浮萍。随着杜牧写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写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众神时代逐渐谢幕。

幸好,晚唐还有韦庄,凭一己之力给文坛带来了最后的灿烂。他写下“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图片

(来源:摄图网)

韦庄一改花间词绵密秾艳、柔软甜腻的风格,词风直抒胸臆、意脉流畅、清丽意婉。《中国文学史》称,“花间词虽由温庭筠始创,而实由韦庄门庭始大”“韦庄为宋词苏轼之滥觞也。”

韦庄的诗词被弟弟韦蔼整理成册,起名《浣花集》。

但韦蔼颇为遗憾,“在离乱之前,哥哥的作品大都丢失了,到我开始编制的时候,也就找到1000多首。”更可惜的是,历经千年流传散佚,《浣花集》到今天仅存200多首。

韦庄的作品虽然不多,但篇篇均是精品,更创造了一个唐诗“吉尼斯记录”。清光绪年间,敦煌石室藏本发现韦庄早年写的《秦妇吟》,字数超过白居易写的《长恨歌》,成为目前已知唐代最长的叙事诗。

他的先辈韦应物,看到后辈如此传承文学基因,应该会欣慰地微笑。



执笔:张颖晓

统筹:李耀威 闫梅

编辑:吴芃

监制:雨天



责任编辑:闫梅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