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财富有约】粤开证券康崇利:制胜北交所,价值、成长两手抓

2021-12-09 20:23 中国财富网   衣韵潼   原创

康崇利简介: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粤开证券投决委委员、粤开资本投决委委员。2021年带领团队荣获上证报“进步最快研究机构奖”、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进步最快金牌研究团队奖”,2020年荣获上证报“2020最佳研究所所长”“最佳策略分析师”入围奖。历任粤开证券资管总部权益投资负责人,资管投决委委员,管理规模近50亿元,对投资组合盈利模式有较深研究。

在曾有过买方经验的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康崇利眼里,投资从来就不是单一维度的博弈。

尤其时值北交所起航,在市场结构性分化加强、价值投资“一招鲜”失灵的当下,谈及未来的投资策略,康崇利笃定:一定要价值、成长两手抓。

“价值投资是底线,公司基本面是务必要看的,但如若不能把握好仓位,灵活配比,并在此基础上择时、顺势,选到高景气的成长赛道,对投资者来说也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带着这样的投资指引,下一步如何在北交所出奇制胜,把握其带来的A股机遇,并在跨年行情中突出重围?康崇利对《财富有约》栏目一一道来。

个股投资更偏前端,北交所相当于“一级半市场”

北交所开市首周累计成交211亿元,第二周累计成交112.85亿元,除开市首日外,个股表现逐渐趋于平淡,尤其是自精选层平移的71只存量股,虽然在近期受到机构密集调研,但股价走势不复开市前的辉煌。

中国财富网:北交所新股和存量股股价走势两极分化明显,后市会否加剧?

康崇利:两极分化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相较新股而言,老股估值吸引力偏低,此前在新三板已进行过融资操作,市场资金自然更为踊跃地追逐新股;第二个原因是,老股在退出新三板之前多经历大幅上涨,涨幅已有一定透支,因此在北交所开市后出现资金退潮,也在情理之中。

后市两极分化应会减弱,个股走势趋于平稳。从供给端看,首批北交所主题公募基金全部超募,且在仓位配比上,约定80%以上非现金基金资产投向北交所,因此后续的持续供给还是不错的。从投资端看,不管新股还是老股,都有机会得到资金关注,关键还是在于公司的具体质地。

中国财富网:近期机构的集中调研也未能明显提振存量股股价,是否意味着老股已经“叫好不叫座”了?

康崇利:老股股价未获得明显提振,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市场流动性并没有那么好,定位没有这么高;另一方面可能是一些公司偏前端。

之前新三板整体大概有300亿左右的基金规模,但实际投入到新三板股票中的大概只有8亿多,因此基金在新三板中的配置并不高,影响到老股的流动性。此外,北交所相当于 “一级半市场”,个股在A轮融资、B轮融资、Pre-IPO等系列投资操作上更偏前端,因此也就蕴含了不同于一般A股公司的投资逻辑。不过北交所更靠前并不是坏事,因为很多投资人都会有意选择偏前端,在估值更低时参与企业成长的最早期。

聚焦“专精特新”,A股、北交所有什么不同?

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中,46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过半。在后续的创新层中,也有300家以上的公司将被纳入“专精特新”行列,后备力量充足。

近日,随着国务院发声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对接资本市场、提升竞争力,北交所再被重点提及。

中国财富网:A股的“专精特新”股和北交所的“专精特新”股,有什么不同?

康崇利:我觉得是做配置,不一样。首先,北交所的投资者跟A股投资者还是有些区别的。北交所股票涨跌幅30%,波动率较高,后续随着公募基金、券商机构以及外资等源源不断进场,股票定价或逐渐趋于稳定。

其次从市盈率看,北交所的“专精特新”股目前肯定还处于洼地。对标A股科创板跟创业板中的TMT公司,其市盈率都已经比较高了,但北交所中的TMT品种市盈率基本还都在40倍以下。

最后从成长性角度而言,北交所现在总市值不到2700亿元,只占A股总市值的0.3%,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其中的“专精特新”股在北交所完善的规章制度保护下,从十几、二十几亿成长为百亿以上势在必行,且其行业类别多为国家大基金重点投入的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向,前景光明。

实际上,包括“专精特新”股在内,北交所个股的整体成长性都值得期待。在政策扶持、合格机构投资者涌入、良好的中介机构护航下,北交所已经形成了跟沪深交易所、跟地方区域股权中心的多层次结合。

对投资者来说,后市关注北交所可重点把握三个方向:第一,“专精特新”股,它们盈利能力强、研发投入高,基本都属于细分领域的龙头;第二,高增长、低估值的品种,北交所首批公司中已经有很多市盈率在30倍左右,但盈利增速超过30%的个股;第三,之前在创新层,但后续有望进入北交所,具备转板潜力的公司。

“打新”仍有超额收益,北交所股票A股化是大势所趋

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首日,10只新股均两次“熔断”,因涨幅过大触发临停,其中同心传动更是创出5倍股奇迹。11月24日,第82只北交所新股吉冈精密上市,首日涨幅接近翻倍,盘中更是一度涨逾314%。

中国财富网:后市登陆北交所的新股,在上市首日还能否复制超预期表现?

康崇利:北交所作为沪深交易所成立30年之后设立的定位较高的新交易所,受机构投资者关注的可能性非常高;其不同于A股的“预缴款+配售”的打新制度,也让投资者获得盈利的概率较大。

短期,市场对于新上市的公司可以说仍寄予厚望,新上市公司的自身质地相对来讲也会比较好,所以预计新股上市首日还是会有比较不错的表现。

而除打新外,投资者也可借道公募基金参与北交所机遇,因为相较于自己直接参与市场进行择时把握、仓位控制,公募基金通过平均投资和多主线选择将有效平滑风险,带来长期受益。

中国财富网:您觉得以后北交所的股票是否会A股化?

康崇利:北交所股票A股化是大势所趋,从中小板、创业板融合,再到后来推出科创板,这些都是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前的市场结构,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下面有基础层、创新层,中间是北交所,往上是科创板、创业板的格局,这符合目前创新、创业的需求,从直接融资的角度也将给投资者带来很多新的标的、好的机会,但未来大的发展趋势,北交所一定是逐渐贴合沪深交易所A股的。

券商板块将获长线利好,科创、风投股亦乘北交所东风而上

北交所开市前,业内普遍预言券商机构将获得业绩增厚,利好二级市场上的相关板块。但就在北交所开市首周,券商指数偃旗息鼓,整体下跌1.14%。北交所开市第二周,券商指数依旧整体回调。

中国财富网:后市券商板块还能否受益于北交所获得提振?

康崇利:在短期北交所容量还并不是很大的时候,对于券商的业绩增厚没有那么明显,但长远去看,随着北交所体量不断增大,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直投业务、投行业务、做市业务等无疑都会出现新增长点。尤其是中小券商,通过前期对于北交所的较早布局,对整个市场有更深厚的了解,很有可能会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财富网:除券商板块外,北交所还会带动A股哪些行情?

康崇利:对于科创、风投类公司是有帮助的。像科创板刚开始上市时,创新创投类公司都是市场中机构资金追逐的风口,北交所情况类似。

基于此,从地域角度而言,北京由于风投公司较多,将获得一定利好;而广东的公司因创新创业较多,目前在创新层中占比近20%,储备充足,且多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扶持方向,因此后市也有较强的成长空间。

年底A股看涨可持股过节,消费行情有望延续至明年

临近岁末,市场多主线轮动,跨年行情备受期待。“喝酒吃药”行情回暖,锂电、新能源轮番表现,“元宇宙”概念在略微退潮后又重整旗鼓,A股连续34个交易日成交量突破万亿。

中国财富网:年底A股怎么走?

康崇利:从宏观政策看,三季度货币政策以稳为主,目前依旧处于防风险、控通胀、稳货币阶段,后续很可能仍是宽信用、稳货币的政策组合。这种组合在年底,有很大概率形成比较好的上涨行情,甚至更乐观一点,可能会出现跨年行情和春季躁动。

基于上述判断,市场也会随之出现三条主线:第一是业绩主线,第二是业绩真空期的阶段风格主线,第三是强者恒强主线,年内高成长、高弹性的新能源汽车、军工、电子等还会持续表现。

中国财富网:消费股行情能否看到明年?

康崇利:能。消费股有点偏向于前三年的核心资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酿酒、生物医药两块。生物医药未来看多,因为之前中国还是以仿制药为主,但未来以创新药为主,后续发展空间很大。

对投资者来说,从消费角度上可以布局三个方向。排在第一位的依旧是酿酒,因为酿酒可以穿越周期,年底又是旺季,毛利率依旧有较高的保证;排在第二位的是家电,随着房地产融资环境改善,明年上半年又赶上基础设施开工建设阶段,房地产产业链或会从中受益;排在第三位的是大众消费品,在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时候,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弹性更好,如果回归到年报业绩披露期,则建议关注必选消费。

中国财富网:今年该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

康崇利:持股过节。一方面美债利率上行趋势缓解,美股继续上涨,整体外围环境良好;另一方面,国内宏观环境也好,经历过此前9月份的调整之后,节前市场整体走势逐级抬高,因此投资者可以相对乐观。

责任编辑:吴芃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