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汽车

汽车人物专访:中国汽车召回网总编辑吴友生(一)

2018-09-03 18:48 对话车生活

2018年正是改革开放的第40年,中国汽车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这40年当中也在积极的建设推进,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今天我们有请的是中国汽车召回网的总编辑吴友生,和大家一起分享改革开放40年来,汽车行业法律法规的建设。

一、汽车召回法律法规因何而颁布?

茄海涛:很多年之前,“召回”在中国老百姓心中根本就是一个想不到的词,是吗?

吴友生:是的,汽车召回刚刚推出的时候,老百姓以及汽车企业对“召回”这个词还是非常敏感的。很多汽车企业的老板认为召回可能是一个非常负面的措施,因而他们内心很抵触,对每次召回都非常谨慎,不太愿意做这个召回。在生活中,汽车的缺陷普遍都是安全方面的质量问题,这些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这么讲,绝大多数汽车在销售之后,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问题,即使没有召回的法律法规,但按道理来讲,企业也应该主动的去解决它。那么有了召回法规之后,它给企业提供了更好的一种合法途径,用公开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茄海涛:那么您进入到汽车领域应该有很多年了吧?

吴友生:是的,我是从大学开始就学的汽车专业,当时是叫吉林工业大学汽车专业,八九年入学,九三年毕业之后到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系读了研究生。

茄海涛:当时汽车好像属于冷门专业,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您开始学习汽车的?

吴友生:我们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汽车专业确实不怎么热门,但男孩子都喜欢酷的事情,我也不例外,然后就选择了它。实际上进入大学以后,我发现汽车专业与我们之前的想象不一样,它必须要从非常基础的技术开始学起,比如学习机械的原理、金属的加工等这些令人非常枯燥的课程。所以作为一个汽车人,我能深刻地体会到厂家这些搞技术的人员确实很不容易。

二、制造汽车会面对哪些困难?

茄海涛:在《三包法》法规起草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您也是吸取了很多主机厂的经验,它制造的过程当中其实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艰辛。

吴友生:是这样的,比如说不同地域,不同使用的人,它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同的问题。而且汽车属于一种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要想保证这种一致性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比方说造火箭,可能就只造一支,只要把这一支造好就行了,但这汽车你可能要把100万辆都要造好,100万辆都不会出问题,这个其实在工业控制上,在工业生产管理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很多缺陷和质量问题,往往可能就出现在批量制造这方面。

茄海涛:那么您一直是在汽车相关的领域工作,那是什么时候开始拥有自己第一辆私家车?

吴友生:其实在学汽车的时,肯定就想开汽车。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课叫驾驶,这是我们在大学里面觉着最有乐趣的一门课,能够感受到那种动感与速度,实现我们小时候的梦想。但是实际上那个年代收入比较低,大家都知道九几年一辆桑塔纳可能要卖20多万,那时候肯定是买不起的。但是幸好咱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时,经济发展很迅速,老百姓的收入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2000年开始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的第一辆车实际上是2004年买的。

茄海涛:当时买的第一辆车是什么车?

吴友生:是天津夏利的威乐。

茄海涛:那当时买车的时候,您是什么样的心情?

吴友生:可能就跟自己生了一个孩子一样,确实是家里多了一个成员,就那种感觉,很激动。虽然在那之前我开了一段时间的公车,但还是不一样,就是觉得这辆车是自己的一个东西,会倍加珍惜和爱惜,生怕车出现问题。但实际上我的车从提车开始就有异响问题,就是有一种声音不知道从哪发出来的,一直到最后卖出去,那个异响依然存在,但是我就一直就没有处理。

茄海涛:为什么呢?因为您是学汽车专业的,所以觉得那个不是一个要命的问题?

吴友生:对,我认为那个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问题。

三、 消费者应该怎么维权?

茄海涛:但是咱们一些消费者,我也知道买了第一辆车之后可能他不懂汽车,那么他们对于一些问题可能会觉得格外严重,然后去维修,甚至修不好就去投诉。但是我觉得这个中国消费者的抱怨,真的能够倒逼这些汽车企业有一个很大的改进。

吴友生:首先,我觉得咱们中国消费者这种现状,就是对车他不是十分的了解,这是一个现实状况。作为汽车企业,若是想在中国这个市场去拼搏,去销售车辆,就应该接受这个现实,有义务根据消费者的这些心理状态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消费者更放心地使用你的产品,最后不至于因为一些小的问题导致一些群体性的事件。我觉得企业应该有一定的这个责任的,也就是说教育消费者,其实这个消费者教育还是很重要的。其次,你刚才提到消费者投诉,我个人觉得消费者投诉是很积极的一种做法,我也鼓励消费者遇到问题之后不应该沉默,应该理性维权,包括通过正规的渠道投诉,通过与4S店或厂家的坦诚沟通来解决这些问题。

茄海涛:是的,其实我一直认为,汽车制造者制造出来的产品是供人使用的,也就是说它的服务主体是人的满意,应该是消费者,而不是说汽车不会影响使用安全,那就没关系,以及曾经出现问题辩解称油品质量问题。那么我也经常说句话,“你知道这个地方油不好,就不要在这个地方卖车。”

吴友生:是,这个话题我跟很多进口企业都说过,按理说你来中国之前,应该根据中国的油品进行发动机程序重新标定,它适应中国的油品。

茄海涛:没错。好的,非常感谢吴主编,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明天的节目中我们会继续有请吴主编和我们一起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汽车行业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

责任编辑:汽车组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