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

古酒深眠地下,不知今夕何年?

2019-02-18 11:17 天朝上品酒业   江贻灿

往事越千年。中国白酒与炎黄儿女同生共存,与华夏文化同酝共酿,一向为梦而生,为爱而酿,为情而醉,怡情在本真中蕴蓄,豪兴在畅饮中飞扬。中国传统文化走多远,中国白酒就行多远。

千年余一梦。白酒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也是驰名世界的著名酒种。作为曲蘖酿酒的发源地,制曲酿酒技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有发明,而蒸馏酿酒技法则是宋代人的独特创造(注1)。

史学界与科技界一直对我国蒸馏酒的起源年代持有不同看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近年来大量考古研究发现,中国式蒸馏酒可以上溯到商代晚期,此时人工酿酒这一古老行业已经出现,曲蘖酿酒技术已臻成熟。

浓浓酒香陪伴古人醉眠穿越了时空,悠悠酒魂附丽传奇故事潜身于黄泉。那些沉睡于地底下的古代微生物精灵,在企盼着有朝一日重见天日。考古意义上的酒液在我国各地,近代、现代、当代都有不同程度发现。

9000年前的古酒酿法秘方被破译。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据考古学家多方考证,早在仰韶文化中期,世居于此的人类先民就已经发明了人工谷物酒,距今约有6000多年历史。

在仰韶文化中晚期出土的器物中,意外发现了小口尖底瓮,这是最初酿酒的发酵容器(注2)。在半坡遗址发掘出的陶器中,已然有了甲骨文或金文“酉”字形状的陶罐。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尊、壶、斝、盉、杯等酒器,说明黄帝时代酒已普遍饮用。

其实我国人工酿酒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年代。近年考古学家在陕西省临潼市白家村遗址,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酿酒工具陶制滤缸,为研究我国酿酒历史提供了新石器时代的实证。

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酒的沉淀物,沉睡在地下9000年,被誉为“人类酒鼻祖”。 2005年7月,一直从事世界酒史研究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特里克·麦戈文(Patrick EmcGovern)教授,声称成功破解了这种古酒的酿制秘方。

夏商墓葬中酒器和酒液的重大发现。

考古资料证实,远古传说中黄、炎、蚩时期与尧、禹、舜时代,酿酒行业便已存在,酒祭酒礼出现雏形。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国。二里头文化遗址随葬品中陶质酒器占比最大,说明酒在夏人的生活中已经有了重要的地位。

殷商时代酒祭文化盛行,在贵族阶层率先垂范下,朝野形成了重酒风气(注3),这是中国酿酒业第一次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殷人已经能够成熟地使用人工曲蘖酿酒,最终实现了曲蘖分离技术突破,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酒。

河南省罗山县发掘了30多座商代墓葬,第46号墓出土的铜卣腹内密封液体,每100毫升含有8.239毫克甲酸乙酯,果香气味,属于浓郁香型酒。山东滕州发掘薛国贵族墓,出土的卣、壶中封存有3000年前酒液,一时轰动海内外,被评为199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巴蜀地区战国酒器中的液体之谜。

三星堆遗址(公元前4800年-前2870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1929年春发现,1980年开始发掘。经过13次大规模发掘,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铜酒器,器形有杯、壶、觚等,形体之大,在史前文物中少见。

因为三峡大坝工程上马,考古学者深入库区实施抢救性发掘。2001年从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李家坝巴人墓葬群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皿——战国时期盛酒用具“豆”,摇晃之后可以感觉出其中有液体存在,遗憾的是凭借现有的技术无法开启。

中山王墓发现“中山清酤”实物酒。

1974年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镇发掘战国时期两代中山王墓,出土了上千件青铜酒器。两壶保存完好的古酒“中山清酤”,分贮于一圆一扁青铜器中。盛在扁壶里的6.7公斤酒液清澈透明,呈翡翠浅绿色,酒中含酒精、糖、脂肪等十余种成分,是一种曲酿酒。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最古老的实物酒,证实了中山人善于造酒(注4)传说,对研究我国酿酒史具有重大意义。

长安遗址出土的西汉原酒成为国宝。

2003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北郊文景路中段汉代长安城遗址,从东南角出土了26公斤西汉原酒,度数4度左右,酒色为翠绿色,至今酒香犹存。这批西汉原酒是我国考古出土古酒中保存最好、存量最大、年代最久的古酒,堪称“液态文物,国之瑰宝”。

江苏省镇江博物馆三峡考古队在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石家包汉墓群中发现了铜制酒器“钫”。打开密实的封泥,钫内尚剩1﹒8公斤古酒。虽然2000多年时光流逝,古酒依然散发特殊清香。

清道光二十五年古酒现身被国家馆藏。

1996年6月9日,辽宁省锦州市凌川酿酒总厂搬迁,出土了一件大型木质容器“酒海”,里面盛有淡黄色液体。经国家食品质量监测中心检测,其理化、卫生指标均符合2757-81国家卫生食品标准,今天仍能直接饮用。经国务院批准,出土的木酒海以及1845年封存的10公斤原酒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中国式蒸馏酒充满着先民们创造智慧,作为传统技艺的载体与历史文化的积淀,属于一种物质化的精神液体和具象化的文化符号。这些“液体文物”中隐藏有丰富的远古信息,承载着久远的华夏文明。

从全国各地考古发现的大量古代酒器与酒液实物,雄辩地证明我国的酿酒史源远流长、酒文化绚丽多彩。老祖宗在无意之间给后世留下了稀世珍宝,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遗产弥足珍贵,足以让我们引以为傲。

注1: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是世界上最早人工酿造谷物酒3个国家。麦芽啤酒、葡萄酒、曲蘖酿酒是3大传统酿造技术。中国白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老姆酒为世界6大蒸馏酒。对于中国白酒蒸馏技术史学界持有不同观点,有的认为在元代由波斯商人沿着丝绸之路传入内地。有的则认为是随着忽必烈大军西征输出到西方,然后才有了欧洲的白兰地、威士忌酒。

注2:汉字“酒”字是酿酒容器的象征,甲骨文、钟鼎文中的“酒”字几乎都是小口尖底瓮形,说明小口尖底瓮是最早的酿酒器。古巴比伦舒麦尔酒象形文字,竟然也是小口尖底瓮形象。

注3:《礼记·明堂位》记载“殷尚醴”。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礼器中,酒器多达175件,其中青铜汽柱甑可用来提取蒸馏酒。

注4:据史籍记载,中山国酿酒负有盛名。晋代左思《魏都赋》赞叹:“醇酎中山,沉湎千日。”东汉郑玄《周礼·酒正》注中也说:“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

责任编辑:储继军
0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