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东京审判——为了世界和平》荣膺中国出版协会“2017年度中国30本好书”这本书虽然从计划到出版只有不足一年的时间,但回望本书的策划、撰写、编辑加工、设计的历程,作者团队和编辑着实经过了艰辛的打磨,才使之最终成型。
4次内容大改动
“东京审判出版工程”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重大出版工程之一。项目自2011年运行以来,出版了一系列基础、核心的大型史料文献。2016年5月,中宣部有关负责人赴上海交通大学调研,部署了出一本书的重要任务,即要在以往出版东京审判系列图书的基础上,撰写一部通俗易懂的东京审判主题图书,指定由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负责撰写。在此背景下,《东京审判——为了世界和平》应运而生。
“东京审判”是严肃而又复杂的历史课题,国内大多数民众多少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但他们对这场审判的历程、含义及其历史影响的曲折和复杂性,实际上知之甚少。如何用短短二十几万字,全面、客观、严谨地阐述这一卷帙浩繁的历史,并且要让普通民众读得进、读得懂,让其历史意义深入人心呢?这对著者是一种考验。撰写的切入点和内容展开的方式十分重要。
最初作者与编辑团队讨论书稿提纲时,计划按照事件模块展开,将较重的笔墨放在庭审阶段,根据庭审针对的日本侵略的国别、地区来分别阐述,并突出详述一些焦点案例。这样较为传统的写作手法也许可以打动读者,但存在几个问题:首先,这无益于读者对于东京审判形成一个提纲挈领的全面而又客观的认识,可能仅仅令他们关注一些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陷于“民族大义”的激愤情绪中,这也是目前国内很多相关书籍的惯常写法。其次,东京审判的历史意义远不止惩治了战争罪犯,还开创了很多国际法的先河,更是战后70年和平秩序的基石,同时囿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还留有很多探讨的空间,这些也是普通民众认知中较为欠缺的部分,如果对庭审中多个案件展开论述,就无法留给这些部分深入分析的足够篇幅。
因此,第二个阶段,著者对写作计划做了调整,缩减了对于庭审细节的描述,增加了审判对于国际法治与世界和平的意义等的比重。这时另一个问题凸显出来:虽然足够全面了,提升了视角和立意,但太“硬”了,过于概括,不够深入,也缺乏生动性。
第三次大改,将几个罪行的庭审一并合入“庭审”一章,增加了“东京审判有关争论的检讨”“东京审判证据问题的检讨??以南京暴行罪为例”两章,以点带面,深入剖析。由于这些是关于东京审判的研讨中争论最为激烈的几个关键问题,档案史料较为详细丰富,也最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而这样“检讨”的论述角度在国内东京审判相关著述中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正是这样严谨的“辨正”性的“检讨”,可以小见大,告知世人东京审判始终慎重地坚守着法律程序,不仅希望取信当下,而且希望垂范后世。这两章抽丝剥茧的剖析,体现出著者多年史料研究的深厚功底,也是本书的亮点所在。这时,书基本成型,只是章节的编排还有些散乱,不太成体系。
最后的打磨阶段,编辑对著者建议:何不分上下两篇,将主体的庭审历程和分析、探讨分开?由此有了最终的构架:“上篇”基本梳理了东京审判的历史进程和其中的各方博弈,“下篇”以点带面去剖析东京审判的关键问题和历史意义。
插图生动又准确
《东京审判——为了世界和平》一书使用了60余幅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等珍贵的档案图片,其中一些是首次公开出版,帮助读者对这段历史形成更加具体和鲜明的认知。为方便参考,书前还单独列出了图片目录。
除却历史图档,书中最为特殊的插图是一张油画的缩小版彩色拉页。这张油画原图是著名画家李斌及其团队绘制的百米长卷史诗壁画《东京审判》的一小部分,即“东京审判?11国代表法官、检察官(4米×8米)”。整幅巨画计划在2018年11月东京审判宣判70周年之际展出。2016年年底本书即将出版时,李斌十分慷慨地将尚未作完的画作局部惠允我们先行刊布。画家为作此画十几年潜心研究东京审判,对画作有着追求完美的苛求,就连美国法官一条领带的花纹都修改了上百次。画中人物形象、神情、排位的绘制,都如同本书的写作立场一样,不夸大、不丑化,一切遵从史实。为了完美呈现油画效果,画家和编辑多次往返印厂,从纸张到印制工艺都反复尝试;美术编辑也为了在拉页反面精确勾勒轮廓和标注人名反复修改了数十次。
此外,本书还有一幅插图是作者团队的原创,即赵玉蕙绘制的“亚洲地区对日审判法庭分布”,首次以直观的数字分布展示出了战后广泛而规模宏大的对日审判情况。
图片和档案的选取和绘制,与文字部分同样考究,它们的生动性,丝毫不以损害其准确性为代价。
在2017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本书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书中丰富而印制精良的插图。当时本人也在售书现场,各个年龄层的群众,有八九岁的小学生,有青年学者,还有银发老人,很多在展台处或盯着图片细细研读,或询问图片来源,或拿起相机翻拍。还有很多读者询问:是否有专门的图片集出版?这也启发了我们接下来的图书策划??《图说东京审判》,计划于2018年年底推出。
数十次打样、评议
比起图书内容的设计,封面的磨人程度毫不逊色。封面图片由作者团队选取了庭审法官席和战犯席,分别放置在封一和封底。由于题材的严肃性,以及拍摄年代较为久远呈现出较为模糊的黑白色调,所以封面只能选取黑、白、灰这样的素色。
最开始那一版为全黑,印制出样书后遭到了批评:太过压抑,本书的主旨不在于批判,而在于倡导和平。因此,后来尝试了多种组合:黑灰、黑白、白灰、黑红等。同时,开本从32开、16开,调整至小16开;装帧形式也尝试了平装、软精装、平脊精装、圆脊精装。这些尝试全部是实物呈现,以求展示出最好的效果。经过数十次打样、评议,最终确定以黑红为主色调,圆脊精装,小16开。封面以黑色为基底,下部放置法官席和战犯席,严肃而庄重;封一上部正中垂下长方形的深红色“旗帜”,凸显出“东京审判??为了世界和平”的书名,寓意“和平”;最底边环绕一圈深红色,与书名处呼应。这一版封面获得大多数人的好评,而读者的反馈也印证了我们的选择。
此外,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红黑色调的封面使得本书与《东京审判》巨幅油画的视觉效果统一和谐,相得益彰,2017年上海书展的“书画同展”(《东京审判》巨幅油画暨“东京审判出版工程”展览)收到了超出预期的震撼效果。引发数万名市民前来驻足观看,《东京审判——为了世界和平》一度售罄。
最后,借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姚大力教授评价此书的一句话:“这是一本议论平易而充满思想沁透力的书,平实而充满说服力地呈现出难以一眼望穿,甚至时至今日仍不免令人有所困惑的东京审判的复杂面目。书里没有叫嚣的辞气,不以虚言求胜,更没有对人动辄诋毁丑化。真正的力量只能来自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