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全球降息潮下,中国央行会出“大招”吗?

2020-03-26 11:51 中国财富网   原创

中国财富网讯(田欣鑫)疫情冲击下,各国纷纷出台宽松货币政策稳定市场。美联储紧急宣布实施无限量宽松措施,欧洲央行也提高量化宽松规模,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均跟随下调政策利率。相比之下,中国央行保持了较强的政策定力,3月份并未降低MLF、OMO与LPR的利率,仅进行了一次计划内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颜色认为,中国央行在投放流动性上并不吝啬,由于国内防疫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保持独立,未来仍会按既有步骤适度降低MLF和LPR利率,但更注重于精准滴灌。也就是说,央行在近期可能没有所谓的“大招”。

颜色判断,当前MLF利率保持在3.15%的偏高水平有其合理性,在长期利率下降的背景下,未来MLF利率将有一定下调空间,预计4月MLF利率有下调10个基点的可能。

而在当前流动性较为宽裕的环境下,逆回购利率将按兵不动,待MLF利率下调后或将再跟随做出反应,相应下调逆回购利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工作目标下,央行较为希望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从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但由于中小企业并不是银行融资的主体客户,MLF和LPR下调对其影响不大,所以央行降低融资成本的主要办法是通过窗口指导、政策引导、定向精准实施货币政策工具等方法来引导银行压缩LPR加点部分。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MLF和LPR降息仅仅为降成本政策的一部分,更主要的还需依靠压缩LPR加点的方式来推动融资成本下行。

对于存款基准利率调整的问题,颜色认为,短期内或将不会调整。当前央行的改革思路在于不断强化以MLF和LPR为中心的货币政策,从而打通从货币政策利率到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若重启针对存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则与当前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符。并且在当前通胀高企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更不会把压降存款成本的压力转嫁到储户身上。

另外,对于目前中美政策性利率的利差处在历史高位,引起市场对货币政策担忧的问题,颜色分析,目前美国已降至零利率,采用负利率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不会给中美利差带来超预期压力。同时,中国保持常态化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缓解美元指数走强时的外汇流出压力。

(更多资讯请查看中国财富APP)

责任编辑:储继军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