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从爆雷到“躲猫猫”,22家失联私募将被注销

2018-08-12 08:25  中国证券报微信公众号   许晓 叶斯琦

原标题:从爆雷到“躲猫猫”,22家失联私募将被注销,监管力度加大传递什么信号?

随着私募基金规模爆发式增长,监管环境日趋严格,针对私募行业监管细化程度和实施力度可谓空前。

自实施私募失联公示制度以来,协会共公告23批失联机构和6批公示期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的失联机构,注销了13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8月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披露了第二十三批拟失联私募机构名单,涉及7家私募机构。

其中亚洲掘金和前海中精国投两家私募机构已于近期爆雷,实际控制人也都已跑路。

继拟失联私募机构名单公布后,8月10日,协会披露了第七批即将被注销的失联私募名单,涉及22家机构。

这些即将被注销的私募机构更是问题重重。

行业优胜劣汰将加速

今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向各地证监局发送《关于开展2018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2018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随后,部分地方证监局陆续发布企业自查通知和抽查名单,并进入现场检查阶段。检查重点关注“集团化、跨辖区和兼营金融业务的私募机构、管理非标债权的私募机构、其他存在问题风险线索的私募机构”。比如对于第一类机构,监管要求检查抽取比例不低于1/3。

业内人士指出,针对私募行业,监管部门陆续发布了相关配套管理法规,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了基础制度扎实、规则体系完善、底线要求明晰的自律管理体系,持续引导行业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在监管高压下,一批失联私募纷纷被拉入黑名单。自实施私募基金管理人失联公示制度以来,协会共对外公告23批失联机构和6批公示期满三个月且未主动联系协会的失联机构,注销13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其实,走过野蛮生长期之后,行业优胜劣汰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呢?

日前,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SEC)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美国私募基金行业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四季度,美国注册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997家,私募基金产品30031只,资产管理规模合计12.54万亿美元(折合约85.85万亿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制图:中国证券报

相比之下,协会发布的2018年6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产品备案月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903家,已备案私募基金73854只,管理基金规模12.60万亿元。

图表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可以看到,SEC注册的美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约3000家,协会登记的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约24000家,美国管理人的数量仅为中国的1/8,但管理体量却是中国的6.8倍。

投资者如何防踩雷?

针对失联私募和拟注销的失联私募机构存在的问题,投资者该怎么防踩雷?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春林律师表示,投资者不要盲目相信预期收益的美妙宣传,要对投资的用途和底层资产的情况保持清醒的认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最终出问题的项目,其实从一开始的资金投向,交易结构设置上就能看出端倪。同时应多征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在维权过程中发现,很多金融和法律专业人士早已司空见惯的套路,却仍然让很多投资者上当受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依然值得重视。投资者本身要加强金融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本着看不懂的事不要参与的保守原则,就能避免很多风险的发生。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在出问题之后仍然对所投资的产品缺乏基本的认知,教训是深刻的。

中债登前法律顾问、德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柯荆民也给出四点建议:

一是做好应尽责任调查,比如说私募基金以前是否做过有关项目,私募基金管理人以前是不是从事金融行业,如果基金管理人以前从事其他行业如地产之类,就风险比较大,如以前在银行、信托和大的证券公司,就比较靠谱;

二是委托金融专业律师仔细审查相关基金合同、贷款合同,看其法律关系是否复杂,合同中是否有陷阱,同时也看一下相应托管人的资信;

三是到基金业协会确认一下基金管理人和基金产品的登记情况;

四是要求管理人披露项目的具体情况,出具其持有的证券和其他金融资产证明,以及相应的股权登记情况,最好去项目所在地实地考察。

责任编辑:郝梦圆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