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举办的“2018机构大宗商品衍生品论坛”于30日在大连召开。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在致辞中表示,大商所将加快适应“多元开放”新时代要求,进一步整合期货、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资源,继续加大机构客户、产业客户培育力度,为机构投资者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平台,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王凤海介绍,多年来大商所加大品种、工具创新力度,为机构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提供新渠道。2013年以来,先后上市了焦煤、铁矿石、鸡蛋等7个期货品种和豆粕期权。目前,大商所已初步形成既有期货又有期权,覆盖粮食、油脂油料、木材、畜牧、化工和能源矿产等六大版块的多元化工具产品体系。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挂钩大商所相关品种合约、开发出的理财产品,受到了市场欢迎。今年5月4日,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业务,这是我国第一个已上市期货品种实现国际化。期货市场对外开放,为机构投资者开拓国际市场搭建了新舞台。
在持续完善场内市场业务的同时,大商所积极探索场外市场建设,为机构投资者服务产业企业个性化、多元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提供新途径。近年来,大商所发布了36只商品期货指数、2个现货指数系列。目前已有18家基金公司报送26只商品期货基金合作事宜,大商所已授权13家基金公司、期货公司、银行等机构开发公募基金、期货资管计划、银行理财产品、商品指数互换等商品指数化投资产品。其中,大商所联合浦发银行、永安资本成功开展了化工商品指数互换业务,帮助产业企业有效规避了库存价格波动风险。
为更好的服务市场参与者,大商所加大产业培育力度,为机构投资者服务实体经济创造新机会。在共建、共享、共赢理念的指引下,2014年至2017年,大商所支持期货公司、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完成了47个“保险+期货”试点、71个场外期权试点、5个基差贸易试点,不断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模式。今年,大商所进一步推出了包括“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多种业务模式,涉及期货公司、证券公司、银行等多类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其中今年玉米、大豆“保险+期货”试点已有83个项目出单。
此外,大商所实施“交易者结构改善计划”,通过期货学院、EDP培训、产业产融基地、产业调研、产业大会等服务品牌,加大机构客户、产业客户的培育力度,推动机构投资者了解商品期货运行规律和现货市场风险管理需求,挖掘潜在的交易机会。
王凤海指出,当前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了衍生工具多元、市场对外开放的新时代,将为产业企业在更广泛领域提供更丰富的风险管理服务,同时也将为机构投资者服务实体经济带来重大的机遇。下一步,大商所将加快适应“多元开放”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整合期货、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资源,继续加大机构客户、产业客户培育力度。同时,加快推进乙二醇、生猪、粳米等期货以及玉米、铁矿石期权上市,稳步推进铁矿石、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棕榈油期货国际化,持续探索“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为机构投资者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平台,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本次大会以“新形势下的资产管理与实体经济服务”为主题,旨在为机构投资者打造一个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培育服务,引导机构投资者顺应产业变化,参与利用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大会邀请9位国内外专家就“开放的中国衍生品市场与金融机构新机遇”“大宗商品投资与资产组合优化”等主题进行演讲,并设置“产融结合与企业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与大宗商品交易策略”2个专题论坛。来自银行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及相关产业企业的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