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逐步落地,商业银行揽储新宠“结构性存款”放缓了“狂奔”的步伐。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查询多家银行官网并走访北京地区部分银行网点发现,部分中小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已经停止增量发行。而在售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中,“假结构”现象仍然在个别银行存在,同时,在多家银行网点,结构性存款产品仍然占据网点推荐“C位”。
结构性存款增幅逐渐下降
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发行仍旧火热,但是热度也在逐渐下降。
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5月份结构性存款规模环比增速分别为14.69%、4.84%、5.18%、4.05%和1.21%,6月份环比下降0.62%,7月份-9月份结构性存款规模环比增速分别为5.44%、3.21%和1.06%。
与此同时,中资大型银行和中资中小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发行规模增幅从9月份起开始出现增长和减少的分化。央行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256万亿元,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763万亿元。而截至9月末,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3.423万亿元,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701万亿元。就环比增幅来看,中资大型银行增长5.13%,中资中小型银行减少0.92%。其中,中资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中,个人存款和单位存款均有所下降。
根据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有关规定,衍生产品交易部分按照衍生产品业务管理,应当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已经停止增量发行。
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上周(11月2日-11月8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1870款,较上一期减少了156款,近两周发行量连续下降;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3%,较上期略微上升0.01个百分点,暂时止跌,但继续反弹概率不大。
据融360不完全统计(部分地方性银行未披露结构性存款数据),上周结构性存款发行量共60款,较上一期减少了15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29%,较上一期上升了0.4个百分点。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上涨,《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各银行官网数据发现,上周,某股份制银行有3款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在10%以上,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平均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由于此类产品到期收益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最终的实际收益还是要看最终兑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