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见

别总幻想着乌鸡变凤凰

2018-11-14 14:07  证券时报

深交所上周四发布公告终止中弘股份股票上市。这是A股二十多年历史上首个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而被退市的公司。市场之所以给予中弘股份更多关注,这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如仅盯着这一条,则未免将退市规则理解得单一化、焦点化、概念化,而不能全面、系统、完整、规范地理解退市规则的内涵。

其实,不同于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退市的是,中弘股份退市触发了多种因素,因而具有多重意义。

中弘股份为避免面临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的尴尬局面,也作出一系列努力。但中弘股份同时存在多项逾期违约债务、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高管人员陆续离职、股权司法冻结等问题。可见,上市公司真实的质量状况才是决定企业退市与否的根本因素。

多年以来,不少投资者习惯于通过炒小、炒差、炒短和炒新,以求短期的股票价差套利,而面临退市公司的戏剧性价格变化,自然也就成了市场投机资金热衷的炒作对象。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上市公司未来,投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管理能力,而退市公司的唯一想象空间就是能起死回生,通过创造奇迹而恢复市场吸引力,利用重组并购机会实现华丽转身,乌鸡变凤凰。但上市公司陷入面临退市的境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短期内能通过上市公司自身力量就能扭转局面的。一家上市公司要恢复生机,归根结底是要依赖主业竞争力、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积极的现金分红政策、顺畅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没有主业竞争力,上市公司的盈利基础就不牢靠,也难以恢复发展元气,尤其缺乏良好的内部治理,并购重组、股份回购等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的措施,也难以产生作用。

企业要真正扭转颓势,只能自己救自己,即通过各种积极的工具和手段,大力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在提升主业竞争力的道路上下苦功夫,实现有积极意义的市值管理手段,这才具备了运用并购重组、股份回购工具的基础和条件。如果上市公司债务累累,纠纷官司不断、管理层争论不休,必然会破坏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也就无心运用员工持股计划、推动中长期激励措施等方式,保护科技人员和优秀员工积极性,只会使企业经营雪上加霜。

可见,上市公司做好主业,大力发展企业质量,才是根本,而运用资本手段和工具来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做法,只是一种辅助工具,更是短期措施。投资者真正理解了这一逻辑,才算真正把握了上市公司基本面,方能真正形成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有效估值和判断。

责任编辑:储继军
分享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