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行情相较二十年前市场投机情绪大幅减弱
与二十年前相比,A股在市场容量、上司公司结构、投资者结构、市场开放程度等基本特征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股本结构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主力资金的改变是导致两轮行情投机情绪产生差异的最重要原因。
1999年,中国股市整体规模小,“国企改制上市”之路刚刚开启,“股权分置改革”尚未施行,百亿市值规模的上市公司仅有14家。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流通程度更小的局面。
数据宝统计,“5·19”行情启动时上证指数A股占已发行普通股比例仅有23.57%,当前这一比例已提升至83.66%。股市的二元股权结构加剧了市场投机情绪,1999年开启的牛市也带出了“庄股”时代最后的疯狂。直到2001年国有股减持拉开序幕,“庄股”时代才逐渐倒塌。在2001年至2005年四年熊市期间股价跌幅较大的熊股中,不乏如重庆实业、合金投资等庄股的影子。
由于流通盘小,控盘便利,“5·19行情”始终伴随着极大的市场投资情绪,1999年5月19日至6月30日的31个交易日中,上证指数的最高涨幅超过66%,日均换手率高达4.59%。相比之下,2019年的行情中上证指数在61个交易日内上涨34.72%,拉升速度远低于“5·19”时期,日均换手率0.91%,市场投机情绪较二十年前大幅减弱。
2000年后,随着股票发行体制改革、国企改制上市、股权分置改革、中小板和创业板相继开通、股市扩容、基金险资等机构投资限制放宽等一系列改革的实施,A股市场逐步迈向了稳定健康的方向。基金、社保、险资、QFII等机构投资者构成了今天A股市场的主力资金阵容。
两轮行情宏观面具有较大相似性
除了行情特征外,2019年初的行情与1999年的“5·19”行情相比在宏观面和上市公司基本面上也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1999年中国GDP全年同比增长7.7%,创下1991年来的GDP增速新低,直到2014年才被打破。四季度净利润增速下滑至6.7%,更是创下1992年以来的单季最低增速。国企改革的压力和亚洲金融危机后带来的出口压力仍在持续发酵。在经济走弱的同时,国内金融机构信贷增速连续下滑,央行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多次降息,M2同比增速仍不断下降,市场流动性处于紧缩通道。
当前中国GDP增速同样处于不断下探阶段,2018年四季度和201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创二十多年来的新低。与此同时,2018年国内社融规模同比下降,信用环境紧缩,供给侧改革深化,贸易摩擦带来的外部风险提升。与“5·19行情”相似,今年年初爆发的行情同样缺少宏观面的数据支撑。
从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来看,1998年报公布A股营收同比增长4.9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15.43%,业绩增速创下1991年的最差表现。2018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1.9%,同样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表现,业绩爆雷层出不穷。“5·19行情”与今年年初行情均缺乏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支撑。
虽然缺乏基本面乏善可陈,但两轮行情的爆发均有政策出台带来的强烈市场预期做支撑。1999年5月16日国务院批复证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六点意见》,股市的发展得到高层肯定,发行制度改革、险资入市等政策的提出使投资者看到了市场良性发展的前景。今年年初行情的启动同样与政策相关。科创板和注册制的出台引发了舆论使市场的广泛关注,带来了市场新一轮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