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中小企业联合抗“疫”,“共享员工”模式受推崇

2020-02-07 08:57 证券时报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中小企业用工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一方面,餐饮娱乐、酒店、影院等服务企业停业造成大量员工限制,另一方面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增加造成商超、到家服务等行业人员紧缺。

继盒马宣布“共享员工”引入餐饮业待业人员缓解人力不足的问题,这一创新型做法迎来了其他同行的效仿,沃尔玛、京东7FRESH等纷纷发出同样呼声,希望闲置劳动力能以短期打工的方式解决眼前困难。而也有一些医疗类的生产企业在复工以后,面对口罩、消毒纸巾等大量订单需求,同样希望借助社会资源调配劳动力共同抗疫。

“共享员工”模式受推崇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于2月6日正式推出“蓝海”就业共享平台,通过灵活就近的短期用工形式,服务企业,缓解企业压力。全国餐饮商户可为员工报名,员工变身成为短期饿了么外卖员,或者阿里本地生活平台商超、便利店的“共享员工”。目前,已有约4000名餐厅员工有意“临时上岗”。目前,已经有京客隆、超市发、today等商超品牌表达了明确需求,开始对接。

“蓝海”计划第一批招收1万名“蜂鸟”骑手,即饿了么小哥。特殊时期,鼓励餐饮商户员工临时“就近”就业。目前,“蓝海”计划已经向全国超过10万家饿了么口碑门店发出通知。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饿了么买菜业务,业务量急速增长,各地商超、便利店和生鲜店均面临着分拣、搬运等岗位人员紧缺的问题。

事实上,共享员工模式发轫于2月3日,盒马宣布联合知名餐饮企业北京心正意诚餐饮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云海肴、新世纪青年饮食有限公司(青年餐厅),合作解决现阶段餐饮行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缓解餐饮企业成本压力,和商超生活消费行业人力不足的挑战。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近日的直播中也透露上海有1000名员工将加入盒马临时员工行列。

根据盒马相关负责人的介绍,疫情的严峻情况,让盒马有门店的城市,成为当地很多居民生鲜采买的重要选项,盒马APP的在线订单量大幅度攀升。加上盒马自身员工的返乡过节情况,现在盒马全国200家门店,春节7天期间只有70%留守人员。以目前的疫情来看,即使很多员工返回盒马,人力还是很不足。

消息发布以后,大批餐饮企业表达了与盒马的合作意愿。根据媒体披露,已经有包括57度湘、茶颜悦色、蜀大侠、望湘园等餐饮企业已与盒马达成合作,将共计支援盒马500多名员工,包括西贝、奈雪、探鱼在内的30多家餐饮企业正在与盒马沟通合作。

这些餐饮企业的员工将经面试、培训、体检、确认劳务合同后,分别入驻盒马各地门店,参与打包、分拣、上架、餐饮等工作。为保证服务人员健康安全,所有员工需先进行防护措施规范培训,并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后,才允许上岗。

沃尔玛也紧随其后,由于需求量暴增导致人工相对短缺,对社会公开发信称,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均可以到就近的沃尔玛大卖场、沃尔玛社区门店、山姆会员商店咨询,所有人员一经录用,沃尔玛依法支付报酬。为保障大家的健康安全,所有员工须进行防护措施规范培训,确保14天内无疫情接触史,并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后上岗。

除了商超业以外,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地区有一些企业已经陆续开始做复工准备,尤其是医疗类生产企业由于订单的需求暴增但缺乏工人而产能受限,也寄希望通过“共享员工”的方式能招到合适的人员。以深圳龙华稳健工业园的国内大型医疗用品生产商稳健医疗为例,今日也发出了招聘大量的车缝工和普工的消息,希望能有更多的跨界员工在经过培训后能尽快上岗,竭尽全力为医护人员提供医疗防护产品。

新型风险仍需防范

虽然共享员工的模式获得了各界点赞,但还是需要了解其中存在的一些潜在的风险,如员工感染的风险、员工福利以及疫情过去后的员工召回等问题。在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宋一欣看来,盒马的创新之举,解决的是闲置劳动力调剂的问题,只要法律关系能够明确,在当下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还是应该鼓励这种做法。

“本质上共享员工的模式和一般用工的劳务派遣模式类似,取决于劳动合同是否重新签订,如果改变了劳动关系,临时用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由新的劳动合同签署方承担,如果没有改变则还需和原来的雇主进行协商沟通。”他表示。

也有法律人士指出,员工共享有以下几点值得特别关注。

第一,需求方租用供给方员工,是否有劳务派遣许可证?同样,供给方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资质,将本企业的员工派去别的单位复工,也属于无证经营,不受法律保护。

第二,供给方员工在借调需求方企业过程中也存在劳动风险问题,比如疫情防护安全问题、双重劳动关系的风险等,这些供给方员工在需求方企业灵活就业期间如产生劳动报酬、工伤等争议,员工与新雇主之间的劳务协议存在被认定为劳动关系的风险。

第三,供给方员工在借调需求方企业过程的社保等相应劳动保障问题,需求方企业能否单独为这些员工缴纳工伤保险等?如果需求方企业无法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如在新任职企业因工作原因发生人身伤害符合认定工伤或视同工伤的,原企业为员工申请工伤认定并获得工伤保险的救济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

第四,作为供给方,借调员工给需求方企业,因为缺乏相应的经营资质,也就无法开具相对应合法合规的发票,这无形之中给双方企业都带来了一定的税务风险。

责任编辑:储继军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