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看项目的人比以往多了很多。”在北京科佳同创的办公室里,温家鹏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自从新能源充电桩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他的办公室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温家鹏是北京科佳同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一个从事了十余年充电桩研究的工学博士。他们负责北京所有的电动公交场站以及首都国际机场的充电桩群的运营和维护。
像这样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生产和服务的企业,在国内有8万余家。
虽然目前国内的充电桩数量尚不足200万,但是有机构预测,未来10年时间内,我国需要新建充电桩6300多万个。这将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
大战在即,高手疾行。
6000多万的缺口将会迅速搅动市场,不仅资本亟不可待,大小运营商们也铆足了劲头。
资本已经亟不可待
从5月下旬到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温家鹏接待了大约三四十个团队,有时候甚至一天好几拨,这个数据是以往两三个月的数量。这些人中间有想来投资的,也有寻求合作的。
因为有了全北京市电动公交场站充电桩群管理的经验,很多公司更换运营车辆以后都先过来找科佳同创。
其实,不仅是温家鹏,资本巨头们早已闻风而动。
5月20日,2020年全国两会还没开始。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从山东赶往深圳,与华为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未来他们将共同打造智能充电网络。在这个规划中,华为看中的是特来电覆盖334个城市的运营网络,特来电则瞄准了华为在充电桩领域内的先进技术。如此,二者一拍即合。
这场盛宴中,阿里也没有缺席。
今年3月底,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子公司上海云鑫出资2500万元入股了聚焦停车场场景的简单充,以33.33%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二股东。
同样是3月,国内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与福建百城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
掌握车主数据的滴滴也没有落后。滴滴旗下的小桔充电采取加盟形式,鼓励各地已经加盟滴滴的车管公司自行加盟充电桩业务。2019年小桔充电就覆盖了20多个城市。
资本亟不可待的样子,似乎他们已经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北京市华滨大酒店B4停车场,运维人员正在检查充电桩枪头
市场缺口到底多大?
在资本争相角逐的时刻,也有人质疑这个行业是否存在虚假繁荣,市场缺口究竟有多大?
5年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充电桩建设五年规划。计划到2020年,新增充电桩480万个,换电站1.2万座。
如今,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目标能否完成?
中国财富查阅数据,截至2019年底,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分别累计建成充电桩9.58万个、3.16万个。这一年,特斯拉在全国建设了300座超级充电站,超级充电桩数量突破了2300个,目的地充电桩也突破了2100个。
此外,充促盟(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联盟内成员单位安装公共充电桩51.6万台,私人充电桩70.2万台。充促盟涵盖了除国网、南网和特斯拉以外市场上98%的运营商。
四方的数据加起来也不到135万。一年时间想要从135万增长到480万,难度可想而知。
2020年4月中旬,国网在北京召开了视频会议,对外宣布2020年计划投资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个,这个数据是2019年的十倍。
充电桩建设的另一巨头,南方电网也不甘落后。根据规划,南网在未来4年将投资251亿元,建设充电站150座,充电桩38万个,平均每年需建设将近十万个充电桩。
两大巨头的连连表态,可以看得出相关部门对于国内充电桩建设速度已经迫不及待。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车销售有望突破1500万辆,保有量有望突破8000万辆,届时纯电动车辆或达到6480万辆。如果严格按照1∶1的桩车比来测算,从2021年到2030年10年时间内,我国还需要新建充电桩6300多万个。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预计,未来5年对应的充电设备市场空间约2800亿元,充电和服务市场约400亿元。未来十年将形成万亿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市场。
特斯拉似乎也嗅到了大战在即的气息。
他们将今年的新增充电桩提高到了4000个,这个数字是过去5年建设总量的两倍。
北京市华滨大酒店B4停车场,充电桩正在充电
运营商都在怎么赚钱?
市场缺口很大,但是,为何总能听到运营商们喊不赚钱?
“公交肯定是香饽饽。”温家鹏告诉中国财富,如果手里没有运营车辆项目的服务,只做公共充电桩的投建和运营,几乎没有一家运营商能够存活。
北京桩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席总经理程陆明告诉中国财富,其实有一段时间,国内大多数运营商的打法是,到一个城市先奔公交集团去,能拿下的先拿下,拿不下的就谈合作。
“这种活一般不会轻易给旁人。”一个经常与公交集团打交道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财富:成立一个子公司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购买充电桩,然后把运营和维护的服务包给其他人,剩下就是坐等收钱。
6月10日上午,温家鹏像往常一样,来到东四环附近的康家沟充电站进行例行巡视。
这个场站共有18台充电桩,服务50多辆电动公交车,每天的充电次数高达250次以上。公交车在这里主要以补电的方式进行充电,每次大约十分钟即可。
像这样的公交充电站在北京有168多个,服务近一万辆电动公交车,这些充电桩的运营服务都是由科佳同创辅助隆瑞三优完成。隆瑞三优公司是由北巴传媒公司、协鑫瑞通公司和华商三优公司三家公司合资成立的充电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平台。
“公交车喜欢换成电动的,是因为真的能给车队节省很多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专家给中国财富算了一笔账:
按照公交车一天跑300公里计算,需要加油36升/百公里,按照5.1元/升的油价(北京柴油价格)计算,一天要花费540元。如果从加油改为充电,耗电量为90度电/百公里,一天则需要充电270度,按照平均电费1.6元/度电计算,一天只需花费432元。这样一来,一辆公交车一天可以节省108元,一年可以节省39420元。
另外,就车辆保养费用来说,电动车也会每年减少大约8000元左右的花费。
也就是说,把一辆公交车换成电动车,一年下来可以为车队节省近5万元。
“公交场站的活儿一般运营商挤破了头也很难进入。”程陆明解释说,“对于那些只能依靠投建公共充电桩的运营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选好场地。”
是否投建一个充电站,运营商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比如:电价、停车费、附近车流量以及电容是否充足。“最关键的因素是要看投建地点的电容是否充足,如果要加箱变的话,成本和费用可能立马上升一倍。”
星星充电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朱建忠给中国财富算了一笔账,如果要建设一个容纳十个120KW直流充电桩的充电站,桩的成本大约60万元,箱变费用大约100万元,每年的租地费用大约20万元,其他费用30万元,总成本约为290万元。按照北京充电桩60万元的补贴标准,如果想在5年内收回成本,按照0.8元/度的充电服务费计算,每个桩平均一天需要充电157度左右。
(来源: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朱建忠告诉中国财富,这样的充电桩一般每天都能充到200度电,关键的问题是要找到合适的场地。
但是,现实情况是,合适的场地越来越难找,早期入场的运营商看到合适的场地都是先占上再说的心态,大部分安装了7KW的交流桩,但这些交流桩目前已经满足不了快速充电的需求。
“未来充电桩行业的发展一定是智能化、数据化的。”温家鹏告诉中国财富,“通过5G等大数据让充电桩的布局更为合理。”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充电桩的建设和运用将是5G一个很重要的运用场景,这也是充电桩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且上升到 “新基建”国家战略高度的初衷。
大战在即,无论是资本还是前期进入市场占据先发优势的运营商,他们都在更加快速地抢占底盘。变局的前夜,不仅有像国网、南网、华为、特来电一样的巨头参与,更有像科佳同创这样的技术服务公司,他们渗透在各个角落寻找被“大鱼”啃噬后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