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创新发展好县域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要顺应趋势做好县域产业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
以陕西省富平县为例。这个县大概73万人,在欧美算是一个大城市了。做好顶层设计,要搞清楚本地的产业发展到底在哪个行业、哪些方面有较大的成长空间。这需要正视和关注两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要深刻认识到现在的空间产业环境、产业格局特征及相对资源优势,做好精准的产业谋划。近两年来国内外市场环境及竞争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行政力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很多传统打法已经过时了,甚至失效了。因此急需要优化思路、创新策略、转入新的发展路径。
比如,今年以来,我到过全国17个开发区做实地调研,二三线城市的一些开发区、产业园区搞得不好,不少地方政府因此背上了很大的财政包袱。为什么呢?因为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及发展规律已经发生深层变化,传统的产业园区的开发思路及发展模式已经失去生命力。
产业园区越来越呈现出高度集约的混合业态,并与城市人口密集区、核心商业区日益紧密地融为一体,传统模式的产业园区如何转型,已经成为当下最紧迫的课题,如果欠发达地区还在生硬呆板地按照旧的思维方式建园区、搞招商,那无异于往陷阱里跳。
二是要顺应未来发展趋势、吃透中央重大政策,做好县域产业高端化发展模式及路径设计。现在全球经济运行有两大特点:产能过剩和货币超量发行。在这一背景下,资本和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及少数财团集中,很多产业的循环半径缩小,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被边缘化。因此,对于西北地区多数县市而言,越来越难以吸引产业资本进入、越来越难以学习借鉴一二线城市的经验。对于富平县这样的西北地区农业大县而言,需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做好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深入调研和谋划。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业态的大工业、大制造产业和一般制造业处于全面萎缩状态,产能过剩规模仍然很大,这方面的招商引资要慎重,最好不要去做,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多元消费升级驱动的多元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各个产业领域的转型升级,新型混合业态的聚集性商业综合体与多功能小型便利店相互依存。因此,要顺应未来发展趋势,做好县域产业高端化发展模式及路径设计。
第二,精准确定未来参与经济循环的角色及产业定位。
推动西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动不动想钓一条大鱼、上一个体面的产业项目。比较现实的思路和举措是:着力做好经济的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是指,围绕周边一个核心城市或者城市群,定位自身在产业领域的发展角色,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循环。就富平县而言,如何主动参与关中地域城市群的经济循环,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命题。也就是说,富平有什么产品可以供给关中道的西安、咸阳、铜川、渭南几个城市;又有什么消费服务产业可以吸引这些城市的消费流到富平来。这需要做专业化的精准策划和研究,然后引导和扶持企业家发展。
所谓外循环是指,本地区有什么产业及产品,可以输出到国内外更大的市场去。比如富平县的柿饼,市场消费半径及成长空间很大,早已经进入东北亚国际市场。县里是否做过精细的专业化的市场调研,对于终端消费者资源是否做过跟踪调查?如果这方面工作没有做到位,柿饼产业发展就会陷入盲目。比如,国内柿饼消费市场每年需求规模多大,富平柿饼的相对优势在哪里、以及可扩展空间的弹性指数有多大?把这些问题研究透彻,有利于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全国做销售布局;二是如何合理把控富平柿饼的产出规模。我建议,对于富平柿饼产业的发展,要做全产业链模式研究,把各个单元模式研究透彻。当然,富平县还有琼锅糖、奶山羊两个特色产品,但这两个特色产品的产业链有硬伤,没有形成产业闭环,也需要下功夫做专题研究。
第三,要配置好两个资源: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首先要配置好富平县内部资源,不仅要把富平的干部用好,还要把富平70多万人民建设家乡的热情激活,特别要把那些在外打工多年的返乡青年用好,他们见过世面、有创业热情。如果有十几万富平年轻人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来,那会是怎样的效果呢?但是,他们以什么方式、什么角色参与家乡的哪些建设呢?也需要做专题研究。恐怕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举个例子,我到陕北榆林的榆阳区做过调研,榆阳区的一个招数很有效:想办法在返乡青年中发现和培养村支部书记,而且是下恒心坚持做好几年。现在榆阳区的新农村建设、村级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全省的典范。国家一再强调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富平能不能在美丽乡村建设、村镇化改革、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搞出几个有可复制生命力的活灵活现的模式来?这方面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观念、思路和策略问题。很多事情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去谋划,持之以恒才会有成果。
其次是配置好县域以外的人财物资源。尽管这方面的想象及可操作空间很大,但是要尊重规律、讲究科学和精心谋划。比如,富平县到底如何做好十四五期间的产业布局、如何植入接地气、有生命力的产业项目、如何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等等,需要做专业化的产业规划及项目预案。有了靠谱可行的产业项目植入预案,就等于有了很多作业,我们就可以给各路大咖“布置作业”。只有这样谋划和行动,才能把中央及省市的产业政策用活用好,才能把内部和外部资源配置到位,才能把县域经济的事情办好。
江濡山
第四,既要做好面子,更要做好里子。
我说要做好面子,不是做面子工程,而是要维护和优化富平的对外形象。一方面,从社会发展角度要注重富平县对外的公众形象,无论是富平人外出,还是外来人到富平,富平县的城市环境面貌、干部的言谈举止对外留下什么印象,这很重要,需要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从商业角度讲,如何塑造富平县的区域品牌和产业品牌等等,需要做好精准的商业策划及运筹。我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尴尬状况:人家问我,你们富平县有什么特色,我说有柿饼、有琼锅糖,人家摇摇头说没吃过、不知道。虽然我的父母已经过世了,我每年还是回富平一两趟,看到富平的面貌发生一点变化都很高兴。但是,和一些同等经济水准的县市相比,仍然有差距,特别是咱们富平干部与富平民众的融合度、信任度需要进一步密切。想想看,全县干部对富平的评价和宣传,与70多万富平民众对富平的评价和看法,哪个影响更大?今天这个活动是北京富平商会搭台,实际上是赵会长自己出钱出物扛大头,这几年搞得有声有色。如果县上给点经费支持,让富平商会把在北京创业和打工的富平人团结好,就会产生极大的正能量。这些就是面子问题,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所说的里子就是,要把富平县70多万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办到位。归根到底,富平县是属于70多万富平人民的,富平县有不少精英,有很多得力的干部,大家都心系家乡发展。现在经济条件稍微好的家庭都搬到县城居住了,这是必然趋势。那么,在农村主要劳动力离开村庄后,第一产业如何创新发展?城乡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问题,如何探讨出最佳破解模式?县城的公共服务、商业消费、城镇化建设等如何顺应趋势和规律创新发展,这些都是很具体、很现实的命题。埋头把这些事情做好做到位,就是县域政府最大的政治,这就是我说的里子。
第五,以专业化的视角精准策划运筹若干产业项目。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最大的成就之一是消灭了短缺经济,但随之而来的是全面的产能过剩。这意味着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移动互联的广泛应用,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显。在这一背景下,东南沿海地区的很多县域产业发展,已经是“稀里哗啦”,对于西北地区的县域而言,参与产业竞争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在我看来,西北地区省市县搞那么多开发区、产业园区肯定是在睁着眼睛做夹生饭。怎么办?需要引入专业团队做精准的产业项目策划设计,并提出接地气的实施方案。
首先,要做好县域产业发展的基础分析和评估;
其次,要根据发展资源要素及商业环境做精准的项目策划,并制定产业项目植入预案;
再次,对产业项目进行多角度的评估,明确产业投运主体;
最后,启动产业植入招商,先把好的机会给本地有责任担当、有能力的企业家,再对外实施精准邀约招商。
有一个原则要把握好,任何一个产业项目的植入,要考虑企业家实实在在的投资回报,如果投资人把账都算不下来,干脆就不要搞流于形式的招商。
最后,我再强调一点:如果一个地区的资源结构及资源配置条件、生产力水平存在硬伤,就不要盲目引入高大上的工业项目。
(作者江濡山系北京产业数据技术研究院院长、中财国远财经顾问集团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