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7年里,汽车行业炒的最“火”的话题就是“新势力造车”。此前,《对话车生活》节目分别请到了很多知名的媒体人对新势力造车话题进行深度探讨。今天特别有请到的是《大众侃车网》的创始人郭登礼博士,他似乎有着不同的见解,一起听听他所了解的新势力造车。
一、新势力造车大佬们的观点
茄海涛:郭博士跟新势力造车品牌的创始人有深度的沟通,这些品牌创始人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样的?他们为什么选择了这种全新的造车方式?
郭登礼:造车的实际事例很多,我举三个人的例子。
1、蔚来的李斌:李斌在易车做了这么多年,非常懂消费者。他深度研究了特斯拉,买了一辆特斯拉和团队一起开,对特斯拉进行了完整的解剖。后来又去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甚至中国各大主机厂进行研究调研。他发现造车这件事跟我们传统思路真的不一样,他认为汽车应该像手机,是一部移动的信息交流平台,可以把与我们有关的一切信息打通,通过物联网和智能互联互通的形式。车主开的不是仅仅是车,而是第三个空间。第一个空间是家,第二空间是办公室,车是你的第三个空间。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生活品质、生活信息、生活场景就延伸了,买到的不仅是一个车,也是一种更加丰富的生活方式。当堵车一两个小时的时候不无聊,有很多可以玩的。不管是电话会议还是视频会议,听音乐、跟朋友聊天等,都可以做到,跟传统汽车大大不同。
2、威马的沈辉:之前跟沈辉聊过,他有一个逻辑,其实我们看到的新势力造车是一个社交平台。举几个简单例子:1、我有一个充电桩,两个小时充满,剩下22个小时就空了,其他人可以通过手机APP在我的充电桩上充电;2、我的停车位在上班之后就空了,可以让其他人通过手机APP用我的停车位。遇到自驾游长时间空缺车位的时候,车位也可以拿出来共享。目前新能源车主都会有里程焦虑,当车与车之间进行互联,里程和电池不够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机打招呼共享。
3、FMC的戴雷:戴雷其实是德国人,在中国留学。在中国造车可以整合全球资源,用德国的研究和造车人,用美国硅谷的技术,用各国的人才,其实新势力造车就是一个全球人才的集聚。全球的造车技术领域和新能源新势力的人才都涌向中国,对中国行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郭登礼:新势力造车对传统汽车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这是一个意识的改变,意识的改变可以带来巨大的商机。
二、不要盲目的批判新势力造车
郭登礼:很多媒体批判新势力造车,我觉得还是不要盲目批判,先观察,肯定有人在前进过程中落下陷阱,但一定有人走得通。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起码新势力的发展对中国的社会变革有帮助。像现在的互联网,中国在全球都领先了。
茄海涛:我的理解是中国现在已经走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前列,如果新势力造车完全是站在移动互联网群众的基础和大范围使用的基础上,以消费体验的角度去造车,利用目前非常成熟和发达的移动网络,其实没有传统的压力。马斯克(特斯拉)的成功也给了新势力造车企业一些启示,在完全没有主机厂的条条框框约束下,他们可以天马行空,完全按照消费者的感知和理解造车。
三、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成功率
茄海涛:现在有人对新势力造车提出成功率5%的概念,您怎么看?
郭登礼: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妥,特斯拉进入全球,中国是主力市场。不但给用户提供了好的用车体验,也帮助了现在的新势力造车。现在的技术都通用化了,不可能有机密。吉利有一个技术院长曾说:“中国品牌跟国外的品牌资源技术就是一纸之隔,突破以后就没有技术壁垒了,造车就是这么简单。”中国人在造车方面非常聪明,特斯拉失败的地方引以为戒,换条路走。我觉得新势力造车失败是有可能的,但没有外界说的95%的失败率。
茄海涛:您认为成功概率是多少?
郭登礼:一半一半吧。看大趋势是国家支持,以前的央企国企都在造新能源车,没有一家倒闭吧?国企央企都没倒闭,为什么民企造车还要倒闭。
茄海涛:感谢郭登礼博士的分析,我觉得他的观念非常的新颖,希望对各位关注新势力造车的朋友有新的启发。在2018年,我们希望新势力造车能够越走越好。
《对话车生活》——车市动态
动态一: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办法
近日,工信部官网发出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该《办法》由工信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联合制定,旨在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保障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办法》中强调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而相关企业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
动态二:中国资本加速汽车工业全球化4.0
回顾2011年,工业4.0首次在德国提出,全球制造体系驶向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众多国内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开始聚集全球化资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4.0。作为源自德国,中国资本强势注入的宝沃汽车。宝沃工厂充分吸收德国领先的“工业4.0”理念,以数字化、高柔性、高协同、云数据为特点,强化其智能制造建设,并成为全球首条八车型智能生产系统的智能工厂,成为中国资本实现全球化汽车工业4.0的典范。